陈震的飞行人生再次引发热议。 两天横跨地球两端,十小时停留后继续启程,这种极限行程让同行直呼“顶不住”。 同行爆料称陈震一个月飞行强度足以让普通人累到吐,他却轻描淡写表示“身体早就适应了”。 飞机舱门一关,眼罩一戴,十秒入眠——这项练了十年的绝技,连民航机长都惊叹“堪比专业飞行员生物钟”。 老对手韩路的吐槽耐人寻味:“要不是受不了长途飞行,国外品牌充值早接疯了”。 这句话像把手术刀,剖开了汽车测评圈的潜规则:跨国测评藏着多少品牌“特调数据”?频繁越洋测评背后有多少“技术扶贫”? 熬夜赶测评的汽车博主们集体破防:“我们倒时差吃褪黑素时,人家在数着美金补觉”。 科学家早就发现Lhx1基因控制着人类时差反应,有些人天生自带“飞行Buff”。但十年如一日保持高强度跨时区作业,恐怕不止基因优势这么简单。 民航数据显示,长期高空飞行会导致皮质醇水平异常,而陈震的体检报告据说“比地勤人员还健康”。 当“劳模”标签遇上“钞能力”质疑,这场关于身体素质的讨论,正在演变为汽车测评行业的信任危机。 眼下最扎心的问题或许是:我们追捧的海外新车测评,到底是专业内容还是高空特供版广告?
陈震的飞行人生再次引发热议。 两天横跨地球两端,十小时停留后继续启程,这种极限行
健涿说笑娱乐
2025-04-17 00:25:45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