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进入备战状态?撤离沿海居民,否认联合声明,中国需早作打算

微鉴国际 2025-04-19 15:41:04

说到中日关系,大家可能都有些耳熟能详的关键词:钓鱼岛、历史问题、经济竞争。这些年,两国关系时好时坏,像坐过山车一样。 尤其是2025年以来,感觉气氛越来越紧张。

主要是因为日本的一些动作让人觉得有点“不对劲”,比如加强军备、调整外交政策,还有跟美国走得更近。 这些变化,让不少人开始怀疑,日本是不是在为啥大事做准备? 具体来说,日本最近在军事上动作频频。现在突然这么大手笔,难免让人多想。而且,日本还在西南诸岛,比如冲绳、宫古岛这些地方,部署了更多导弹和雷达设备。 这些岛离中国很近,特别是离台湾就几百公里,位置敏感得很。

再加上外交上的变化,日本跟美国的“印太战略”绑定得越来越紧。 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基地本来就不少,最近几年,美军还增加了演习频率,比如在东海和台海附近搞联合军演。 日本这边也跟着喊“自由开放的印太”,这话听着就像在针对谁。 所以,外界开始议论,日本是不是在为某种“备战状态”铺路?而这个“备战”,很大程度上跟中国脱不了干系。

先说这个“撤离沿海居民”。 这事儿听起来挺耸人听闻的,但咱们得先搞清楚事实。 日本确实在一些沿海地区搞过疏散演习,特别是冲绳和九州这些地方。 比如,2023年3月,日本政府在冲绳举行了一次大规模防灾演习,模拟台风和海啸来袭,组织了上万居民撤离到内陆。 这类演习其实不新鲜,日本是地震海啸多发国家,政府每年都搞类似的活动,目的是提高民众的应急能力。 但问题在于,最近几次演习的背景有点不一样。 2022年底,日本修订了《防卫白皮书》,明确把中国列为“最大战略挑战”。 2023年的演习中,除了自然灾害预案,还加入了“外部威胁”的模拟,比如假设有导弹袭击或者海上冲突。 冲绳的地理位置太敏感了,它离台湾不到700公里,离中国大陆也不远。如果真有什么军事冲突,冲绳首当其冲。 所以,有人就猜,这些撤离演习是不是不单纯为了防灾,而是有备战的考虑?

2020年,宫古岛建了个新的雷达站,2023年又加装了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与那国岛那边,早在2016年就驻扎了自卫队,现在规模还在扩大。 这些举动,官方说是为了“防御”,但外界看着,怎么都觉得像是在准备“主动出击”。 尤其是2023年11月,日本和美国在冲绳附近搞了一次联合军演,规模是过去五年来最大的,动用了航母和战斗机。这时候再搞居民撤离演习,难免让人联想到更大的图景。 当然,日本政府一直强调,这些都是“防御性措施”,不是要打仗。但话说回来,防御和备战之间,界限有时候挺模糊的。 毕竟,谁也不会把真实意图写在脸上。咱们只能从这些动作里找线索,看看日本到底在想啥。

标题里还有个“否认联合声明”,这得好好说说。 说到中日之间的“联合声明”,最出名的就是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 那一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跟周恩来签了这份文件,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 声明里,日本明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尊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立场。这份文件不光是外交协议,更是两国关系的基础,影响了几十年的和平相处。

但最近几年,日本有些人开始对这份声明“挑刺”。2021年,日本外务省在一次记者会上被问到“一个中国原则”时,回答得模棱两可,说这是“政治承诺,不是法律义务”。 2023年,这种声音更明显了。 4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在公开场合表示,《中日联合声明》是“历史性文件”,但“没有强制约束力”。 这话一出,等于变相否认了声明的严肃性,引起了中国强烈反弹。 为啥日本会这么干呢? 原因挺复杂。首先是国内政治。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他们一直想改和平宪法,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 《中日联合声明》里,日本承诺了和平发展,这对右翼来说是个障碍。如果能淡化声明的影响,他们推动军事化的阻力就小多了。 其次是外部压力。日本是美国的重要盟友,美国在亚太地区跟中国博弈,少不了拉日本下水。否认声明,可以给日本更多外交和军事上的灵活性,配合美国的战略。

中日关系本来就敏感,经济上还互相依赖。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出口的汽车、电子产品,很多都卖到中国。 中日贸易额超过3700亿美元,占日本外贸的20%以上。如果因为否认声明闹僵了,经济损失谁也承受不起。 所以,日本政府在表态时也很小心,没完全撕破脸,而是用模糊的说法试探底线。 中国这边反应很直接。 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警告,日本这么搞是“背信弃义”,会动摇两国关系根基。网上也有不少人喊话,说日本这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确实,否认声明不光是外交问题,还可能让日本在国际上失信,毕竟签了字的东西,说不算就不算,谁还敢跟你合作?

面对日本这些动作,中国肯定不能坐着干等。 标题里说“中国需早作打算”,这话挺实在的。那具体打算啥呢?咱们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是军事上。中国这些年在东海和台海的军力本来就很强,最近几年更是加码。2023年,解放军在台海搞了多次演习,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比如11月的演习,出动了航母编队和上百架战机,演练了封锁海域和反介入作战。这不光是练兵,也是对外展示态度:谁敢乱来,咱们有能力应对。日本在冲绳折腾,中国这边自然得盯着,确保自己后院安全。 其次是外交上。中国一直在争取国际支持,尤其是周边国家。2023年,中国跟东盟国家开了好几次会,强调“和平共处”,还签了几个经济合作协议。 这是在拉朋友圈,防止日本和美国把亚太局势搞乱。另外,中国也在联合国等场合反复重申“一个中国原则”,给日本施加舆论压力。 最后是经济牌。中国手里握着不少筹码,比如稀土资源。日本高科技产业离不开稀土,80%以上都从中国进口。 如果真到关键时刻,中国可以掐一掐这个供应链,让日本掂量掂量后果。当然,这招是双刃剑,用不好自己也得受损,所以得谨慎。 短期看,日本这些动作可能会让中日关系更紧张。长期来说,中国有底气也有耐心,毕竟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摆在那儿。但早作打算确实没错,防患于未然总比临时抱佛脚强。

0 阅读:47
微鉴国际

微鉴国际

微鉴深层脉络,分析国际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