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豆,先卖给巴西。然后从巴西运到中国。中国的电器先卖给欧盟,然后从欧盟运到美国。就算中美直接贸易为零,转口贸易也会迅猛发展。除非美国闭关锁门。美国人民不会去打螺丝的!贸易战,也就是一阵风。风吹过后,一切都回归平静。 说白了,其实是在揭开“脱钩”这块遮羞布。 先举个例子,美国农民种的大豆原本直接卖给中国,关税一加,价格翻了倍。怎么办?聪明的商人把大豆先运到巴西,贴上巴西的标签,再转运到中国。 中国这边电器厂商把产品运到越南组装,贴上“越南制造”的牌子,再出口到美国。 为什么转口贸易这么火?说白了就是因为关税。美国对华加征125%的关税,中国反制加征84%,直接买卖成本太高。但商人逐利的本性哪会被这点障碍难倒? 他们发现,通过第三国中转,关税能省下一大半。比如中国的太阳能板,在马来西亚换个包装,就能以“东盟制造”的身份进入美国,关税从25%降到5%。这种操作合法吗? 严格来说不算走私,但也打了擦边球。美国海关也不傻,最近升级了原产地核查系统,专门抓这种“贴牌游戏”。 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把生产线拆成零件运到越南,在当地组装后再出口,照样能绕过审查。 转口贸易能这么玩,还得感谢全球化的供应链。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就像一块磁铁,不管美国怎么折腾,产业链就是甩不掉。 越南、墨西哥这些中转国,虽然对美出口激增,但70%的原材料还是来自中国。就拿吸尘器来说,中国对美出口三年少了400万台,越南同期却多了500万台。 拆开越南产的吸尘器看看,电机、电路板全是“中国制造”。这种“假越南货”,连越南海关都头疼,去年查获了几十起中国产品伪造产地的案件。 可没办法,越南要发展经济,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说说美国消费者,嘴上喊着“买国货”,身体却很诚实。美国超市里的家电、玩具,80%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就算加征关税,价格涨了,该买还是得买。 因为美国工人根本不愿意干拧螺丝的活。海通国际的数据显示,美国制造业就业占比从1980年的22%降到现在的8%,年轻人宁可送外卖也不去工厂。 特朗普喊了四年“制造业回流”,结果回流的都是特斯拉这种高科技企业,传统制造业照样依赖进口。 有人说,转口贸易就是“偷鸡摸狗”的伎俩。其实不然,这是国际贸易的常态。WTO规则允许货物在第三国中转,只要符合原产地标准。 就像香港回归前,90%的中美贸易都通过香港转口。现在只不过换了个地方而已。不过,这种绕路也有代价。 中国企业为了规避关税,在东南亚建厂的成本增加了30%;美国消费者为了买便宜货,要多掏20%的关税钱。 但比起直接贸易归零,这点代价算不了什么。 说到底,贸易战就是一场“双输”的游戏。美国想通过关税遏制中国发展,结果反而让东南亚国家捡了便宜;中国被迫调整供应链,却意外培育出一批海外代工厂。 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70%都转嫁到了本国消费者头上。就像特朗普宣布对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那天,沃尔玛股价暴跌,因为他们80%的商品都来自中国。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转口贸易能持续多久?美国大选年,政策像过山车一样变来变去。今天说要加税,明天又暂缓执行。 企业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只能在墨西哥、越南等地建“备胎工厂”。但建工厂容易,培养熟练工人难。 越南的电子厂,70%的技术工人都是从中国派过去的。这种依赖,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 最后,回到最初的问题:贸易战真的能改变中美经济的依存关系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只要美国消费者还需要便宜的商品,中国工厂还需要稳定的订单,转口贸易就会一直存在。就像大海里的暗流,表面上风平浪静,底下却涌动着看不见的力量。 或许,真正需要改变的,不是贸易的路径,而是看待贸易的心态。你觉得呢? 观察者网——《达尼:特朗普政策波动大,中国的转口贸易如何应对?》
特朗普暗自都安排好了,谈判关税就要接受100年无息国债,36万亿美元债务摊派名单
【177评论】【119点赞】
圆圈圈
别造谣,我们商务部早就采取防止巴西洗澡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