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的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配,

老阿七说史 2025-04-22 13:08:52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我的父亲是侵华日军,我从不吃中国菜,因为我觉得自己不配,我也不生孩子,因为我身上流着恶魔的血,这样的血脉必须在我这一代终结。” “我无法原谅父亲,让我被迫继承了那些残忍的战争体验。” 村上春树小时候对父亲是无比崇拜,父亲是寺庙中备受尊敬的住持,村上春树在父亲身上总能感受到平静与安宁。 父亲诵经的声音,在年幼的村上春树听来,有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神秘,他总是在这样的诵经声中,沉浸在文字的世界,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 但对于村上春树是一种安慰的诵经声,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一天,当村上春树询问父亲,为何要不辞辛苦的诵经,父亲的回答刺痛了村上春树的心。 “为了忘掉日本军刀砍掉中国人脑袋的血腥,为了让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人安息。” 村上春树心中父亲形象的幻灭,沉静宽厚的父亲,曾经是杀害中国人的凶手,这个事实让村上春树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虽然从未去过战场,村上春树却仿佛亲临其境。1938年,父亲放弃学业加入日军16联队,从此书本上的道德准则和深刻思想都失去了意义,只有沾染鲜血的刺刀不断挥舞。 父亲砍杀中国人的场景,成为了村上春树的噩梦,作为与父亲血脉相连的儿子,村上春树觉得自己身体里也充满了罪恶。 从此他看向父亲,看到不是一个和平的僧人,而是背负罪孽的军人,对于战争和暴力的反思,成为了村上春树作品的一大主题。 曾经让村上春树感到平静的诵经声,如今盘旋着无数枉死的亡灵,让村上春树不断远离父亲。 然而距离也无法阻隔血缘联系,村上春树还是无时无刻感受到那些战争体验,他甚至觉得自己也背负着罪恶。 转过身去忘记历史没有意义,历史在每一个人身上存在,村上春树开始借用小说人物的口吻,反复直面那段沉痛的过去,反思战争对人类的破坏。 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村上春树始终怀着愧疚,他从来不去中国餐馆吃饭,也从不吃中国菜。 “那是中国人劳作的成果,我这样的罪人之后,不配享有这样的食物。” 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村上春树,后来他的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村上春树感受到中国人宽广的胸怀,中国人能够接纳村上春树的作品,让他十分感激。 来到中国宣传的时候,村上春树自己带着日本产的罐头,始终不肯对中国菜动筷。 当时为了招待这位享誉国际的作家,中国主办方准备了丰盛餐点,当村上春树置之不理,低头默默吃罐头的时候,众人都感到十分疑惑。 有人心有不满,觉得村上春树是看不起中国,才会表现得这样无理。当村上春树在众人面前揭露自己父亲作为侵华日军的过往,大家才明白村上春树的理由。 为了让罪恶的血脉终结在自己这一代,村上春树坚持不生育孩子,幼时听到军刀砍掉中国人脑袋的恐惧记忆犹新,这份战争体验,他想终结在自己身上。 “继承历史是责任和义务,若是不正视侵华日军的罪恶,日本无法延续下去。” 在村上春树在国际上反思战争和暴力的时候,村上春树和父亲几乎断绝了关系。 村上春树对父亲是怨恨的,他越是书写暴力对人的影响,就越是无法原谅父亲,两人有20多年的时间,从未见过一次面。 直到父亲时日无多,村上春树才重新接触父亲,在那时他得知,父亲不是作战部队,而是后方的辎重部队,从来没有亲自参战。 然而战争的责任不因为有没有亲自挥刀而转移,父亲始终是战争的一部分,村上春树也受到战争的影响。 村上春树终于开始直面父亲的过去,他花了5年的时间调查了父亲当兵的历史,深入了解父亲过去的人。 父亲去世后,村上春树才开始与父亲和解,然而那些无法忘却的战争体验,在两人的人生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父亲后半生诵经寻找内心安宁,村上春树一次次剖开内心,书写那些惨痛的过去,敬告世界,历史不容忘却。 参考资料:村上春树公开父亲曾是侵华日军呼吁正视历史2019年05月12日来源:参考消息网

0 阅读:71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