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灾无情,人间有爱 1920年,一场四十年未遇的旱灾席卷华北五省,灾情之重,民不聊生。千余条生命在灾难中凋零,三千万人深陷苦难之中。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一位名叫孔祥熙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向中美华洋义赈会申请到了100万元的"以工代赈"赈灾款。他别出心裁地提出让灾民修路,以公路收益分期偿还贷款的方案,不仅解决了灾民的生存问题,更为灾区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一位远道而来的美国传教士康保罗博士也投身到了赈灾的行列中。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视灾民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毫不犹豫地奔赴灾区,尤其是在陕北这个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他更是不辞辛劳,日夜奔波。然而,过度的劳累让他病倒在了赈灾的路上,几乎无法起身。康保罗博士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大爱精神。 尽管孔祥熙和康保罗博士来自不同的国度和文化,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使命和情怀。在铭贤学校担任校长的十几年间,孔祥熙与康保罗并肩作战,为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欧柏林山西协会和康保罗公函档案中,虽然只找到了两张他们同时出现的合影,但这两张照片却记录下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 1907年,孔祥熙自美返回太谷,与中国教员和康保罗夫妇在田野间合影,那是一张充满希望和欣喜的照片,象征着他们即将开启一段崭新的教育征程。1911年,孔祥熙与康保罗等众多美方人员在汾州府开会,留下了一张意义非凡的集体照。在这张照片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康保罗夫妇、韩明卫一家、卫师母等传教士的身影,更看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的火花。 孔祥熙和康保罗博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心系苍生。他们跨越国界和文化的隔阂,用爱心和行动温暖了无数灾民的心,点亮了无数人心中的希望之光。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灾难面前,我们要守望相助,携手前行;在困境中,我们要勇于担当,用爱化解苦难。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用爱心和行动去感动更多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旱灾无情,人间有爱 1920年,一场四十年未遇的旱灾席卷华北五省,灾情之重,民不
星瑞看历史
2025-04-22 22:33: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