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州一老教授中风住院,一位河南农民跑到床前尽心伺候,护士不解问其原因,农民憨憨地说:“我来报答19年前的恩情!” 2009年,广州有位老教授因为中风住进了医院。这时候,一个河南来的农民大哥跑到医院,在老教授床前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护士看到后很纳闷,就问他为啥这么做。农民大哥挠挠头,笑着说:“我是来还19年前那份恩情的!” 说起来,这位老教授是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袁浩大夫,都八十多岁了,行医六十几年,一直把病人当家里人,用尽自己一身本事救了好多人,是大家心里特别尊敬的好大夫。可没想到,这么好的人也会碰到难关,那一年,他和老伴都中了风,孩子们忙得团团转,根本顾不过来。就在袁老一家遇到大麻烦的时候,一对从河南永城赶来的夫妇,他们千里迢迢到了广州,主动说要帮忙照顾袁老夫妇。这对夫妇里的男的叫李敬斋,五十多岁,是个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他之前从没照顾过中风的人,但为了袁老,他虚心向护士请教怎么护理,还在袁老的病床旁边搭了个小床,日夜守着。 护士知道袁老家的情况,以前没听说过他在河南有亲戚,就好奇地问李敬斋和袁老啥关系。李敬斋笑着说:“19年前,我是袁老的病人,现在他遇到难关了,我得来报恩!”这话里头,藏着一段很感人的往事呢。1987年开始,李敬斋的日子就过得不太顺。短短三年,他遭了两回车祸,两条腿都摔断了。好不容易养好伤,1990年初又查出股骨头坏死。这对正当壮年的他来说,打击实在太大了。手术费用很高,李敬斋两口子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了三千块钱,跑到广州去看病,最后找到了袁浩教授。 袁教授不光给李敬斋动了手术,还帮忙跟医院说情减免费用。出院的时候,袁教授还自己掏钱买了两张火车票,保证他们能顺利回家。后来李敬斋才知道,袁教授连他的欠款都给还清了。从那以后,李敬斋两口子就一直写信给袁教授,直到身体完全恢复。袁教授中风的事儿一传到河南,李敬斋立马订了票往广州赶。他就是想去好好照顾袁老,报答当年袁教授的救命大恩。好几个月下来,李敬斋尽心尽力地陪护,袁教授的身体也一天天好转,生活又回了正轨。李敬斋的真心付出,把医院的人都给感动了,也给袁教授一家带去了不少温暖和盼头。 咱们中国人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不是随便说说的,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传统。李敬斋和他老伴儿,话不多,但做的事儿实打实地体现了这一点。现在社会节奏快,人心浮躁,可他们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流,告诉我们:真正的感恩不是光嘴上说说,得是真刀真枪地去做。不管以后日子咋变,这份真情和好心,咱都得记住,还得往下传。
2009年,广州一老教授中风住院,一位河南农民跑到床前尽心伺候,护士不解问其原因
历史趋势解码
2025-04-23 15:16:22
0
阅读: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