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新四军夜袭日军据点,一战士摸进去,正准备动手,却不小心碰破水缸,响声惊动日军,顿时枪声大作,日军被打急了,放火阻止,不料风向一转,火反而烧向日军。
1939年2月,新四军1、2支队进入茅山半年有余,短短几个月,新四军就取得了韦岗、新丰、句容等一系列胜仗,随着新四军根据地日益发展,日军感到了危机,随即从各地调集重兵进入茅山,准备用分进合击的方法歼灭新四军。
1、2支队针锋相对,一改往日敌人重兵压境,就迅速转移的做法,而是主动的发起了攻势,灵活机动的攻击敌人。除夕的前几天,1支队2团1营接到命令,主动进攻延陵和附近地区日军据点。
延陵和1营的渊源很深,中营初入江南的时候,就是驻扎在延陵,后来随着敌情不断变化,部队被迫撤出了延陵,日军趁机占据延陵,并在此建立了据点。
延陵的老乡早就盼着一营回来,现在知道部队要攻打延陵,纷纷送来关于日军据点的情报。敌人在此驻守了两个中队(日军和伪军各一个中队),大约有两百多人,兵力比较分散,
延陵主据点驻守了日军大部(住在昌国寺内)和一个中队的伪军,总计一百多人,这个主据点是此次进攻的重中之重,拔掉它,周围几个据点的敌人就失去了彼此的联系。
敌人驻守的兵力虽然比较少,但是由于一营的没有装备重武器,一营长张铚秀决定在除夕之夜,趁敌人大意休息之时,夜袭延陵。主力连1连被安排主攻延陵据点。
除夕的晚上,部队整装待发,从句容急行军八十里,绕开了沿路的日军岗哨,终于在11点抵达了延陵外围,很快,一连兵分三路,一处由姚副连长带1排袭击东南角的伪军碉堡,歼灭伪军中队,另外一处,由连长彭寿生亲自带队,攻击昌国寺内的日军,另外一个排负责封锁公路,防止日军逃跑。
因为东南角的伪军碉堡是延陵据点的守门哨岗,只有拿下这个碉堡,其他部队才能进入延陵,所以1排先行一步,姚副连长带着部队摸到碉堡附近的时候,已经是午夜,碉堡有三层高,一层和三层都没有出入口,里面的伪军出入,全部靠活动木梯,从二层的门外架出去,活动木梯一般是白天放下,晚上收起。
姚副连长观察着,此时碉堡下并没有哨兵,堡内隐约地透着灯光,二层的门打开着,一个哨兵时进时出的东张西望着,姚副连长向后做了一个手势,一班长永发祥心领神会,迅速带着一班的战士摸到了碉堡墙根下。
一班长抬头一看,想要上去,却没有梯子,正琢磨办法,一伪军正醉醺醺的扶在门口,大吐起来,浇了一班长整头都是,一班长一怒之下,悄声道:“我个子高,我来搭人梯!”战士们紧张地靠着一班长往上面爬,很快,一排的大部分战士都上到了二层的晒台里。
等里面正玩得开心的伪军发觉,战士们早已经将他们包围,只好乖乖地交了枪。正在其他的战士上三层的时候,一个伪军快了一步,开了一枪,当头的战士迅速将其控制,为时已晚,不一会,碉堡内的电话就响了,是昌国寺的日军询问情况,接电话的战士急中生智,镇定的说是哨兵喝醉了酒,枪走了火。
日军信以为真,挂了电话,而后,姚副连长把全部伪军集中到一层,留几个战士看着,带着其他人向昌国寺支援。
在一排偷袭了碉堡不久,彭寿生就带着2排摸到了昌国寺后面伙房的墙根下。一个班的战士麻利地爬上屋顶,根据情报,日军全部住在里面的厢房中。另外一边,彭寿生让人迅速在伙房后墙根开个口(这面墙原来有个窗口,天冷之后被堵了起来,很容易拆)。
不一会,战士们就进入了伙房,因为伙房并没有人住,所以里面非常的黑,当头的战士小心翼翼地摸索着,不料还是碰碎了一个水缸,伙房的响动,一下子就引起了隔壁日军的警觉,顿时间昌国寺内枪声大作。
在房顶上的战士见状不妙,不等开火命令,就立即随即应变的向下开火,压制住了厢房内的日军,使得他们不敢迈出厢房半步,由于居高临下,厢房内的日军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双方激战了一会,日军仍然无法冲出厢房,既然出不去,日军便想着,也不让新四军进来,他们把堆在天井中的稻草给点燃了,冲天的火光把夜空照耀的通亮。
开始这大火和浓烟还真挡住了战士们的去路,彭寿生见状不妙,如果不能按照规定时间拿下昌国寺,等到各处敌人相互联系,那就不好办了。片刻中,彭寿生急中生智,让战士们想办法把火往厢房中引。
几个战士当即找来煤油,递给屋顶上的战士,让他们爬过去,往厢房浇。这时,天也相助,风向忽然变了,大火一下转向,往厢房烧,日军见状,急得纷纷从厢房中跑出来,彭寿生果断下令:“给我打,别让他们跑了。”
屋上屋内一起开火,日军冲出一个,就被打倒一个,部分侥幸逃出来的,跑到了昌国寺的戏台后面还有门口的地堡中,企图顽抗。彭寿生下令一边打扫战场,一边进攻地堡,可是部队没有重武器,人数又比较少,一直打到凌晨五点钟,部分地堡还没拿下,这时营长传来命令,日军援军将至,迅速撤退。虽然没能完全歼灭延陵的敌人,但是依然取得了巨大的战绩,总共歼敌9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