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刘涌被执行死刑前十分镇定,苦笑看妻子、拒绝更换新衣服,押到殡仪馆抬进执行车,行刑时他未作挣扎,只提出了两个要求,喝一口白酒,让妻子在脚镣处塞进一元钱。 2003年,四十出头的刘涌拖着脚镣往里走,脚脖子磨得通红。 这个曾放话说"在沈阳没有办不成事"的黑老大,临了只要了杯白酒,让媳妇往镣铐缝里塞了张一块钱纸币。他咽下最后那口酒时,外头守着的警察听见玻璃杯落在铁板上的脆响。 刘涌打小在干部家庭长大,爹妈都是吃公家饭的。要说家里条件也不算差,可这小子念书时净想着歪门邪道。 初中没毕业就混社会,倒是在浑河边救了个落水的老爷子,没承想那是个开厂子的老板。人家把闺女许给了他,还给了笔启动资金。 九十年代沈阳城搞开发,他倒腾服装开饭店,后来又搞房地产,买卖越做越大,心也越来越野。 那时候沈阳站前头的商铺老板都记得,隔三差五就有群穿黑皮衣的来收"卫生费"。有个卖电器的温州人硬是不交,第二天铺子玻璃全碎了。 街坊们私下传,带头的就是刘涌手底下的"四大金刚"。这伙人后来整了个"黑猫俱乐部",说是娱乐场所,其实就是个贼窝子。有次两个外地客商在里头打牌,赢了钱没给孝敬,出门就叫人打折了腿。 要说刘涌最狠的一回,是1999年夏天。做建材生意的王永学跟他抢地皮,当天下午就在中街被二十多个混混围住。 棍棒像雨点子似的往下砸,等人散了,老王躺在血泊里,鼻孔耳朵都在冒血泡。救护车还没到医院,人就断了气。后来法医数了数,光肋骨就断了八根。 警察不是没抓过人,2000年那会儿,刘涌手下有个马仔犯了事,蹲号子时把老大给供出来了。公安局布控了小半年,最后在黑龙江黑河逮着正要往俄罗斯跑的刘涌。 押回沈阳时,看守所门口围了好几百号老百姓,有人往警车上扔烂菜叶子,喊着要枪毙这个祸害。 案子审得可费劲了,铁岭法院头回判了死刑,省高院二审却改成了死缓,说是取证程序有问题。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沈阳城里炸了锅。 卖早点的张大爷记得,那阵子法院门口天天有人举着横幅,还有家属跪在雪地里喊冤。最高院后来亲自提审,十几个法官翻案卷翻得眼都花了,最后认定改判证据确凿,维持死刑判决。 听说终审裁定时,刘涌在看守所里愣了半天。他之前请了十四个律师,有个北京来的大状说能保住命。 谁知道这回最高法院直接派人来宣判,连上诉的机会都没给。同监舍的人说,那晚刘涌把家里送来的烟全抽完了,对着铁窗念叨"二十年后再来"的胡话。 行刑那天是冬至,天冷得哈气成冰。媳妇带着闺女来送衣服,他死活不肯换新衣裳,就穿着那身破囚服。 脚镣磨得皮开肉绽,法警给垫了块棉布。要说这人也是怪,都要吃枪子了,还惦记着往脚镣里塞钢镚儿。后来懂行的老人说,这是东北老辈传的说法,黄泉路上买路钱得贴身带着。 殡仪馆那辆执行车是从北京调来的,里头装着注射死刑的设备。刘涌被架上车那会,眼珠子直勾勾盯着车顶的日光灯。 法警后来跟同事唠嗑,说没见过这么镇定的死刑犯。按规矩行刑前可以提要求,他要了半杯老龙口白酒,仰脖子灌下去的时候,喉结动得跟正常人喝水似的。 消息传到沈阳城里,小卖部老板老李当场放了挂鞭炮。他家铺子十年前被收过保护费,媳妇拦着不让给,叫人把冰柜砸了个大窟窿。 烧烤摊的赵二麻子多喝了两杯,扯着嗓子喊:"该!早该崩了这王八犊子!"倒是刘涌住的那片老居民区,好些人缩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怕还有漏网的小弟报复。 骨灰是媳妇抱着回沈阳的,装在一个杉木盒子里。有人说看见她在浑河边上站了半天,最后也没把骨灰撒河里。 倒是那些年跟着刘涌混的喽啰,抓的抓跑的跑,"黑猫俱乐部"早拆了盖成超市。现在年轻人去那儿买东西,压根不知道地下停车场的位置,当年摆着七八张沾血的台球桌。 (本文改写自《中国新闻周刊》《法制日报》2003-2004年相关报道、最高人民法院(2003)刑复字第19号刑事裁定书、沈阳市公安局公开案情通报)
有一户人家要请家政阿姨,提出了两个奇葩条件。有一户人家的女主人到家政公司,寻求
【18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