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局势快速升级后,长期盛行民族主义的印度被点燃了情绪,不少印度媒体叫嚣对巴基斯坦动武。这种情绪在4月23日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出港时达到顶点,印度媒体几乎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地欢送,似乎只要航母出海印度就稳赢了。 然而不过三天后,预计部署到阿拉伯海的“维克兰特”号居然又出现在母港卡尔瓦尔海军基地,这次印度媒体鸦雀无声,谁也不再提对巴基斯坦海上威慑。 也就是说,高调出海的“维克兰特”号仅仅在阿拉伯海部署了4月23、24、25三天时间,搞了一次规模还算可以的军演过后,就在拖船的护送下回了港,如果算上路上的时间,可能还不到72小时。那么“维克兰特”号为什么急吼吼出门溜了一圈就又回去了,巴基斯坦媒体给出答案:印度航母被吓回去了。 至于是被什么吓回去的,巴基斯坦媒体声称是歼-10CE和“枭龙 Block 3”的组合,这两款战斗机均能挂载CM-400AKG和C-802A/AK反舰导弹,部署在巴基斯坦南部重镇卡拉奇的话,再出动ZDK-03预警机执行侦察、定位和引导,对印度海军整个航母编队都是不小的威胁。 三年前,乌克兰仅用几枚岸基反舰导弹,就击沉了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虽然此战疑点重重,但无疑说明大型水面舰艇即便有较完整的防空手段,依然难以防御现代反舰导弹。 印度海军航母编队的防空圈健全程度,以及对战场的态势感知能力是不是比三年前的“莫斯科”号更强?这个问题别人不一定知道,但印度政府和军方肯定知道。况且,除了巴基斯坦的空基反舰导弹,巴军潜艇是不是也已经进入阿拉伯海或印度洋,这也是谁也拿不准的巨大威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航母慑于巴基斯坦的反介入能力而提前打道回府,是个可以说通的解释。 如果确是这个原因,那么这是反介入作战理论威力的又一次体现。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理论已经被全球军事学界反复研究多年了,形式上属于不对称作战,简单来说就是一方用航母打击群或优势海空力量靠近另一方国境线并发出武力威慑时,被威胁的一方不再以同样手段进行反击,而是发展陆基或空基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作为回应。 这样虽然总体上依然比较被动,但大幅提高了敌对方实现威慑效果的成本,进而迫使其放弃介入威慑。 当然,完整的A2/AD理论并没有这么简单,只不过这种理论在当前是以这种形式存在,未来如果在技术上有了突破,新概念武器取代了航空母舰和反舰导弹等,那么新一代的反介入战术也必然有不一样的地方。具体到此次印军航母的表现,可以说反介入作战依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特别是在如今全球局势动荡的背景下。 除了可能是被巴基斯坦空军的反介入能力吓阻外,巴国内媒体还嘲讽,称有可能是因为“维克兰特”号发生了故障,比如厕所爆炸之类的。 这些观点带有明确的嘲讽意味,毕竟印度不管是哪艘航母,基本个个都有过因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被迫中止任务的经历,包括卫生设施因为沼气淤积造成爆炸也确实有过,所以巴基斯坦人在网上打“键盘战争”的时候,把这些事拿出来嘲笑印度人也不奇怪。 不过从正常的军事行动角度来分析,如果印度政府确实下定了对巴基斯坦实施海上封锁的决心,仅仅可能是遭到反舰导弹袭击和一些小故障,不可能这么快就把航母召回,除非是动力系统或舰载机起降系统失效等直接影响战斗力的因素。 那么印军在将航母部署后三天即撤回,很可能已经实现了目标,也就是牵制巴基斯坦空军的兵力,使印度空军得以在北部集中优势兵力压制巴军。甚至就算撤回了,考虑到“维克兰特”号随时可能再次部署,巴军依然需要将部分战斗机和预警机部署在南部。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印度真的怂了。虽然印度在国力体量上比巴基斯坦大数倍,但海军建设的消耗过于惊人,如果这次巴基斯坦下定决心,不考虑任何政治或地缘因素也要把“维克兰特”号击沉,在物质和士气上对印度进行双重打击的话,这个代价是印度付不起的,所以选择主动降温,撤回航母就是对巴基斯坦的释放的退让信号。 军事始终是要为政治服务的,战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印度国内的民族主义分子可以鼓动军事冒险,但莫迪政府还是要按规矩来办事的。所以,只能根据撤回航母断定印度政府暂时没有全面开战的意愿,或者说这个意愿不够坚定,等到一个合适的契机,也许战争还是无法避免的,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观察会如何发展了。
中国现在已经造出了三艘航母,为何不继续批量建造航母呢?这么说吧,按照东大现在的能
【5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