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年,朱元璋要杀李善长,李善长扑通一下跪倒在地:“我都76岁了,还能干什么?”朱元璋眼皮都没抬,冷声道:“司马懿七十多岁尚且叛主,你难道不也是吗?”就这样,李善长一家70余人被诛杀,惨绝人寰!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元勋,地位在徐达之上,朱元璋曾经说过:“拿他比作萧何,也不过分”。然而就这样一位被朱元璋高看的人物,为何在本应安享晚年的时候,死在了朱元璋的屠刀之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李善长身为朱元璋能力最出众、关系极亲密的左丞相,可以说亲身验证了这个道理。 李善长曾立下赫赫战功,又是开国元勋,但历史告诉我们:地位越高,风险越大。君主往往最爱猜忌身边最亲密、权力最大的人。所以聪明的人会选择明哲保身、收敛锋芒,但李善长没有这么做。 他似乎沉醉在泼天的富贵和权力中,丝毫不吝于展示自己的权势之大,每日和其他的王族贵胄攀结,在朱元璋眼里,这不是发展党羽,又能是什么呢? 加上李善长的儿子娶了朱元璋的女儿,恐怕在他眼中,自己已经是皇室成员,自然有肆意妄为的资本。 再加上,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曾被人告发为胡惟庸的党羽,胡惟庸可是因谋反罪被诛杀的逆贼,这原本是该株连九族的大罪,就算是李善长也难逃一死。但朱元璋念在他过往功劳的份上,免去了李家的死罪。谁知李善长不但没有千恩万谢,竟连丝毫表示也没有。 在朱元璋眼中,人精一样的李善长决不可能在这种事上疏忽大意,因此只有一种可能:他根本没有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朱元璋平生最恨看不起他的人,因此在心中记下了这笔账,等着日后有合适的机会再行清算。 这样的事并非个例,朱元璋有一次生病不能上朝,李善长没有亲自去看望他,而是差遣儿子替代自己。朱元璋认为,这正是狂妄自大、心怀不轨的证明。 后来,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敌视已溢于言表。李善长虽然自持甚高,但也不是傻子,知道惹怒了皇帝会面临怎样的下场。他识趣了申请了告老还乡,但却“告”得有些不彻底—— 他竟然企图在老家招兵借马,壮大家族势力。但他借兵的对象担心被朱元璋怪罪,便将此事上报了过去。这下新仇旧恨归结一处,朱元璋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李善长。 饶是李善长已经老得快死了,朱元璋也要彻底把他除掉、以儆效尤。
1363年,陈友谅被朱元璋杀死,并抢走了他年仅18岁的小妾达氏,三年后达氏给朱元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