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打巴勒斯坦,没人帮。以色列打黎巴嫩,没人帮。以色列打胡塞,没人帮。以色列打叙利亚,依然没人帮。这轮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眼看越来越激烈,阿拉伯兄弟们还是没谁直接下场撑伊朗一把。 在中东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色列接连与巴勒斯坦、黎巴嫩、胡塞武装、叙利亚开战,如今又与伊朗冲突升级,战火阴云密布。然而,阿拉伯国家始终未直接出手相助伊朗。这背后究竟是历史恩怨作祟,还是宗教分歧难弥合,抑或是地缘政治的冷酷算计?本文将层层剖析这一谜团。 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隔着千年恩怨的鸿沟。公元642年的尼哈旺德战役,阿拉伯军队击败波斯萨珊王朝,标志着伊斯兰扩张的胜利,却也埋下波斯民族屈辱的种子。这场战役后,波斯失去大国地位,阿拉伯人主导中东格局,双方嫌隙自此萌生。16世纪,伊朗萨法维王朝将什叶派定为国教,与信奉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形成宗教对立。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试图输出革命理念,挑战阿拉伯国家的政权稳定,进一步加深敌意。历史积怨让阿拉伯国家对伊朗始终心存戒备,难以携手。 宗教分歧是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疏远的核心。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分裂始于伊斯兰教早期对哈里发继承权的争议,前者强调社群选举,后者坚持血脉传承。这一分歧不仅限于教义,更演变为政治对抗。中东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信奉逊尼派,而伊朗是什叶派大国,双方视彼此为异端。2016年,沙特处决什叶派教士尼姆尔,伊朗民众抗议并冲击沙特使馆,两国断交,宗教对立暴露无遗。这种裂痕使得阿拉伯国家不愿在伊朗与以色列的冲突中站在伊朗一边。 地缘政治的考量主导了阿拉伯国家的立场。2020年的《亚伯拉罕协议》让阿联酋、巴林等国与以色列建交,经济与安全合作日益紧密。沙特虽未正式建交,却与以色列在反恐与情报领域暗中协作。这些国家视伊朗为更大威胁,因其支持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组织,试图扩张地区影响力。美国通过军售和战略合作,强化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联盟,进一步孤立伊朗。在这种格局下,阿拉伯国家选择与以色列缓和关系而非支持伊朗,既是现实利益使然,也是对伊朗野心的警惕。 以色列与其他中东势力的冲突中,阿拉伯国家的态度耐人寻味。巴勒斯坦问题上,尽管同情加沙民众,阿联酋等国仅停留在口头呼吁,未派兵干预。黎巴嫩真主党因伊朗支持,被阿拉伯联盟视为威胁,难获援助。胡塞武装袭击沙特,使其在与以色列的冲突中孤立无援。叙利亚因伊朗军事存在,阿拉伯国家对其被以色列空袭保持沉默。如今以色列与伊朗对抗加剧,阿拉伯国家因历史嫌隙、宗教对立和地缘利益,仍未直接支持伊朗。 约旦在这一局势中展现独特立场。国王阿卜杜拉二世1999年即位后,致力于国内经济与国际和平。2024年,他访问中国,签下50亿美元合作项目,推动基建与能源发展。面对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约旦选择中立,未卷入战火。他呼吁和平,与以色列维持水资源合作,同时争取美国援助。2025年,他再次访华,签署高铁项目协议,为约旦经济注入活力。约旦的中立既避免树敌,也为国家争取发展空间,体现小国在乱局中的智慧。 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映照中东权力博弈,阿拉伯国家因历史、宗教和地缘考量选择中立。您认为这种立场能否持久?阿拉伯国家应否调整策略?欢迎在评论区畅谈您的看法。
以色列打巴勒斯坦,没人帮。以色列打黎巴嫩,没人帮。以色列打胡塞,没人帮。以色列打
梦幻的星辰里
2025-06-30 16:15: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