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丢关键筹码:俄军占领欧洲最大锂矿,泽连斯基原计划贱卖西方 舍甫琴科这个村子,在

国际瞭望站 2025-06-30 17:37:26

再丢关键筹码:俄军占领欧洲最大锂矿,泽连斯基原计划贱卖西方 舍甫琴科这个村子,在过去的地图上几乎没人会多看一眼。但现在,俄军拿下它的消息,却在美欧的资源资本圈里投下一颗雷。 这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军事价值,而是它脚下埋着欧洲最大的一块锂矿,而锂,是今天这个世界最不肯让别人独占的资源之一。 对俄罗斯来说,这是战争中最值钱的一块“战利品”;对泽连斯基来说,这是他原本想用来交换西方援助的筹码之一——现在没了。 一块锂矿,为什么牵动这么多神经? 锂的地位,不需要过多解释。新能源时代的“白色黄金”,电动车、储能系统、军事电子、战术电池,统统离不开它。 全球锂矿多,但能开采的少、品位高的更少。舍甫琴科这座矿的地质资料,早在苏联时代就被圈定过。1380万吨矿石,平均锂含量超过1%,局部区域可达4%,已经接近世界顶级锂辉石的品位。而它的开采深度只有70到130米,意味着开发成本低、技术门槛小。 也就是说,这不仅是“有锂”,而且是“随时能用的锂”。 过去几年,泽连斯基政府就把这类资源资产打包成投资项目对外兜售。2024年4月,美国和乌克兰签下25亿美元的“矿产开发合作框架”,其中就点名了舍甫琴科。 这是一个典型的交易:美国投钱、派技术、掌控资源,乌克兰出地盘、给特许、换取美元和政治背书。对泽连斯基来说,这种交易是他在战场失利下的“融资通道”。 但这个通道,如今被俄军炸断了。 没打正面战场,俄军在打“资源围点”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俄军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一线的攻势越来越聚焦资源型区域。最早引发注意的是对巴尔卡·克鲁塔铝矿区的占领,那是乌克兰铝土矿的核心产区之一。 这一次,锂矿被“圈入版图”,说明俄军已经不再满足于摧毁乌军战力,而是试图改写乌克兰战争的资源版图。 如果说2022年俄军打的是地理空间,那么现在打的,是经济结构。 一旦俄罗斯控制了这些关键资源,不仅可以为自身工业补血,也能从供应链上制造更多变数。 比如,美国原本希望通过乌克兰锂矿摆脱对中国的关键原材料依赖,现在不得不面对另一个现实:这座矿现在属于俄罗斯,想拿,就要重新谈——或者放弃。 泽连斯基的资源换援赌局,开始崩盘 泽连斯基其实早就知道,西方的钱不会白给。战场换不来结果,那就拿资源上桌。2023年底以来,乌克兰政府一口气开放了几十项矿产开发项目,涉及稀土、锂、镍、钛等关键矿种,几乎就是把地底家底贴上了价签。 而其中价值最高、最受关注的,就是舍甫琴科锂矿。 美国关键金属公司、加拿大Nemaska锂业、澳大利亚的矿产投行都在排队,甚至还有法国与德国背景的基金准备入局。这个矿,已经成了乌克兰“债转资源”机制的核心样板。 可惜的是,俄军的推线动作,打了这场资源招商的脸。 眼看着协议签了、资金准备动了,俄军却直接“地面重组”了资产所有权。 这等于告诉市场:在战争中,法律文件没用,谁打下,谁就算。 美国能源部下属机构已经在内部研判——这份25亿美元的投资框架可能“形同废纸”。矿场不在控制线之内,技术和资金就无法落地;开发权也就成了空话。 而泽连斯基政府,至今没有公开回应这起“锂矿易主”事件。经济部长的媒体访问被取消,美方投资人集体沉默。 从乌克兰方面的沉默能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他们也知道该矿区实际控制权已经变更;二是,如果承认这一点,西方投资的信心恐怕会大幅流失,意味着整个“资源换援”的方案要大修。 俄军不是“抢矿”,是在谋长期利益 俄军并未对中西部粮食主产区大打出手,反而频频针对有能源、矿产、工业基础的区域推进——从卢甘斯克的煤矿群,到扎波罗热的核电站,再到这次的锂矿。 这不是攻城,这是资产重组。 俄罗斯手里有广袤土地,却并不富于“战新矿”资源。锂、镍、稀土这些材料,它之前更多依赖进口。一旦控制乌东矿区,等于一口气补上了全球供应链缺口。 哪怕在当下无法立即精炼、加工,也可以对外转售,变现回血。这就是一种经典的“以战养战”逻辑——军队往前推,矿区随即变现,再反哺军费开支。 据称,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将接手舍甫琴科锂矿的开发工作。这家原本做核电的企业,现在被赋予更大的产业统筹角色——从能源到矿产,从军用到出口。俄罗斯式国有资本,在战争中加速成型。 未来的战争,越来越像一场资源卡位战 对俄军来说,占领矿区不是“顺手捡漏”,而是一种精算过的攻势设计。尤其在美欧加紧对俄罗斯实施高技术、资源双重制裁的背景下,谁能找到“断链突破口”,谁就有筹码站稳持久战。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国际瞭望站

国际瞭望站

追踪全球热点事件,带你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