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远都造不出光刻机?”去年,中国物理学教授朱士尧在一次采访中直言:“美国都

香笺寄相思 2025-06-30 22:25:48

“中国永远都造不出光刻机?”去年,中国物理学教授朱士尧在一次采访中直言:“美国都造不出,中国永远也造不出来!”甚至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造出光刻机。 “中国永远都造不出光刻机?”这话是去年中国物理学教授朱士尧抛出的重磅炸弹,一时间网上吵翻了天。光刻机可是芯片制造的命根子,技术难度高得吓人,连美国都得靠全球合作才能搞定。当时朱教授一脸严肃地说这话,底气十足,可谁能想到,一年后上海微电子就宣布搞出了国产EUV光刻机。 朱士尧不是随便哪个路人甲,他是物理学界的老前辈,1945年生在江苏苏州,早年考进清华大学物理系,后来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干了不少年,专攻激光物理和光学技术。80年代他还跑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当过访问学者,那时候正好赶上半导体制造技术起步,他算是亲眼见识了光刻机的雏形——用光把电路图案刻到硅片上。回国后,他在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当研究员,带团队搞过不少国家项目,还为中国早期的光刻机原型机打过基础。90年代他试着推国产深紫外(DUV)光源,想打破国外垄断,虽然没完全成功,但也算开了个头。 到了晚年,朱士尧开始有点悲观。2023年他在学术会议上说,极紫外(EUV)光刻机太复杂,上万个零件得靠全球产业链配合,中国在高端光源和物镜这些关键地方被卡脖子,短时间没法突破。2024年春,他在一次闭门会上直接放话:“美国都造不出,中国永远也造不出来。”这话听着刺耳,但也不是没道理,毕竟光刻机这玩意儿真不是一个国家能随便搞定的。 朱士尧这话有背景。EUV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顶尖装备,能刻出3纳米以下的超细电路,核心是个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全球老大荷兰ASML的机器,集成了美国的光源、德国的物镜、日本的机械台,每台1.5亿多美元,研发20年才成。这背后是几十个国家的供应商一起发力,中国呢?2019年起美国开始技术封锁,ASML的EUV机器直接不卖给中国,连高端DUV设备都限得死死的。朱士尧看在眼里,觉得中国缺产业链、缺技术,单打独斗太难了。 再说现实点,2024年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低谷。美国商务部又加码禁令,连DUV的零件都管起来了。ASML那边也说,中国就算有进步,整台EUV机器还得熬好多年。台积电、三星、英特尔都在2纳米工艺上抢地盘,中国看着时间不多了。朱士尧那时候的悲观,其实是基于他对技术难度和国际局势的判断,不是随便瞎说的。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没认输。2018年美国一封锁,国家就往半导体砸钱,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弄了3000多亿,上海微电子、华为、中芯国际跟高校一块儿干。2024年4月,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说,他们在固体激光器驱动的EUV光源上搞出了突破,能量转换效率赶上国际水平。同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光源项目也牛了,用激光诱导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效率比ASML还高一倍。 到2024年6月,上海微电子憋出个EUV光刻机原型机,每小时能处理200片晶圆,性能快追上ASML了。这机器不是抄人家的,而是“换道超车”,避开了ASML的二氧化碳激光路子,用上了国产的放电等离子体技术。2025年6月,华为松山湖基地的国产EUV光刻机开始试生产,体积小30%,功耗低40%,成本只有进口的三分之一,精度0.05纳米,能撑7纳米芯片量产。这消息一出,中芯国际股价蹭蹭涨,ASML的股价反倒跌了。 这不是运气,是攒出来的。过去几年,中国在光刻机上的投入是真狠。光源、物镜、机械台,每块都有团队死磕。哈工大的光源技术,长春光机所的物镜系统,再加上上海微电子整合能力,硬是拼出一台机器。良率70%听起来不如ASML的商用级,但对7纳米芯片够用了。更关键的是,这台机器全是国产零件,没受制于人。

0 阅读:1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

香笺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