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拿破仑的痔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滑铁卢战役,进而影响了欧洲历史进程,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痔疮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张居正早在当首辅之前就已经得了痔疮,而且情况相当严重。他曾在给皇帝的奏疏《给假治疾疏》中提到,自己的痔疮“积习沉痼已久”,也就是得病时间很长,情况很严重。除此以外,他还描述自己“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万历九年,张居正就因为痔疮请假,在家卧床休息了二十天。
到万历十年,他痛定思痛,"积习沉痼已久,非痛惩不能挽也。"
那么他是怎么“痛惩”痔疮的呢?
这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割以永治。依据是《答上师相徐存斋三十四》中,张居正也说:“贱恙实痔也,一向不以痔治之,蹉跎至今。近得贵府医官赵裕治之,果拔其根。但衰老之人,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 这个“拔其根”很多人认为就是手术切除。但是那个时候手术大家懂的,他朋友的信中提到,“痔根虽去,元气大损,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几于不起”,最终一命呜呼。
另一种说法是,当时中医有一本《外科正宗》,其中有痔疮“断根”的方法,是使用一种叫枯痔散的药物涂在痔疮上。枯痔散的主要成分是白矾、蟾酥、轻粉、砒霜等,一听就知道,这玩意有毒性,原理大概是以毒攻毒。张居正的治疗方法就是不断的在痔疮上抹这个药,最后他“……宿患虽除,而血气大损,数日以来,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寸步难移”,比较符合小剂量砒霜中毒的表现。
也就是为了治疗痔疮把自己毒死了...
张居正的去世对无疑对明朝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痔疮也有了那么一点微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