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布 93 大阅兵计划这段时间,越南的反应确实挺受关注,这事得从年初那场中越阅兵互动说起。当时中国应越南邀请,派陆军仪仗队参加越南的阅兵活动。 中国仪仗队一踏入阅兵场,整个现场的氛围就不一样了。队员们踢正步时,步伐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手臂摆动的幅度、踢腿的高度全都严丝合缝,口号声更是透着一股精气神,直接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反观越南仪仗队,虽然在自家地盘上,但动作的整齐度和气势上,确实被中国仪仗队比了下去,不少观众的目光都被中国队伍吸引了。 这种情况搁谁身上都难免会有压力,越南自然也不例外,自打那以后,越南就开始铆足了劲训练正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想在后续的场合里扳回一局。可训练归训练,越南仪仗队身上有几个硬伤,短期内根本没法彻底解决。 先说硬件条件,越南军人的平均身高摆在那儿。中国仪仗队选拔队员时,身高标准卡得很严,一般都要在 1.85 米以上,而且身材匀称,这样整个队列站出来,视觉上就很有冲击力。但越南军人受限于整体身高水平,队列排列时,很难形成那种挺拔巍峨的气势,光是站在那儿,气场就差了一截。 再看训练体系的差距,中国仪仗队的训练流程早就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每天的训练强度和精细度都有严格标准。队员们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练正步,摆臂要摆到什么高度,踢腿要踢到什么角度,步幅多大、步速多快,全都有精确到厘米和秒的要求。每个动作都得重复成千上万次,直到肌肉记住这个感觉,做到不用想就能做标准。 越南仪仗队现在虽然也在加大训练量,但他们的训练体系缺乏系统性,很多时候都是模仿着练,对动作的细节把控没那么严格。比如踢腿的高度,中国队员能做到人人都在同一水平线上,越南队员里就可能出现高低不一的情况,练得再努力,短时间内也很难达到中国那种整齐划一的程度。 装备和后勤保障也是个问题,中国仪仗队的服装、鞋帽都是专门设计的,用料和剪裁都考虑到了正步训练的需求,穿着舒适还挺括,走起来带风。越南仪仗队的装备在材质和工艺上,和中国比起来有明显差距。 就说军靴吧,中国队员的靴子底儿软硬适中,既保证了踢腿时的力度,又能缓冲落地的震动,适合长时间训练。越南的军靴可能在舒适性和耐用性上就没那么讲究,队员长时间踢正步,脚容易疲劳,动作质量自然会受影响。 而且中国仪仗队有专门的后勤团队,训练中的装备维护、队员营养补给都跟得上,越南在这方面的保障能力相对弱一些,训练的持续性和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还有文化底蕴的影响,中国军队的仪仗表演有很长的历史传承,背后是深厚的军事文化和国家精神在支撑。每一次阅兵,不仅是军事素养的展示,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的传递,队员们在训练和表演中,能感受到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使命感。 越南的仪仗队发展时间相对短,在文化内涵的积淀上不够深,更多是把阅兵当成一种仪式性的活动,队员们对动作背后的意义理解没那么深刻,训练时就容易停留在 “做动作” 的层面,很难像中国队员那样,把精神气和动作完美结合起来。 现在越南为了准备可能的阅兵场合,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听说还专门请了一些有经验的教官来指导。但这些硬伤不是靠短期突击训练就能解决的。身高是天生的,装备和后勤需要长期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训练体系和文化底蕴更得靠时间慢慢积累。 阅兵这事儿,看着是走正步、踢腿摆臂,其实背后比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国仪仗队能有今天的水平,是几十年如一日严格训练的结果,也是国家整体实力支撑的体现。 对越南来说,想在阅兵场上和中国仪仗队 “扳回一局”,光练正步远远不够。得从训练体系的科学化、装备的升级、文化内涵的挖掘等多个方面一起使劲。 不过话说回来,每个国家的仪仗队都有自己的特点,阅兵的意义更多是展示本国的精神面貌,没必要非得和别人比个高低。但从越南现在的反应来看,他们确实把年初那场阅兵的 “落差” 放在了心上,后续会怎么调整和提升,倒是可以持续关注。
南亚暗战曝光:巴铁用手机塔当武器,印度战机成了“睁眼瞎”当全世界盯着印巴边境的
【2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