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怒了:中方盾构机迟迟不到位,让铁路隧道无法如期完工! 近期,印度订购的

罗普娱记 2025-07-01 12:33:14

印度媒体怒了:中方盾构机迟迟不到位,让铁路隧道无法如期完工! 近期,印度订购的三台德国品牌、由中方制造的巨型盾构机滞留广州港口近九个月,让印度耗资百亿的高铁海底隧道工程沦为纸上谈兵。印度铁道部已紧急提请外交部介入协调,但外交渠道的沟通似乎并未奏效。这三台盾构机由德国海瑞克公司在广州制造,原定2024年10月前运抵印度,至今仍被“卡”在中方港口。 要说这盾构机被扣的直接原因,还得从印度的“拖款”习惯说起。根据合同,印度国家高铁公司(NHSRCL)本应该在盾构机交付前结清尾款,但他们又像以前一样,想着先把设备拿到手,钱以后再说。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套路,印度在国际市场上可不是第一次用了。就像之前在华强北,多少中国企业被印度人用“少量定金+拖欠尾款”的方式坑得血本无归。 这次德国海瑞克公司学聪明了,坚决执行“钱到发货”的原则,不管印度怎么施压,就是不放行。结果,印度自己把自己给坑了,原本计划好的工程进度彻底被打乱。 更让人无语的是,印度一边拖欠尾款,一边还在国际上哭诉,说中国故意扣押设备,阻碍他们的基建发展!明明是他们自己不遵守合同,现在却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除了拖欠尾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2024年11月,中国商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把含有稀土永磁材料的盾构机纳入了管制范围。 这可不是针对印度,而是全球统一执行的政策。按照规定,印度需要提交最终用户证明和技术用途说明,经过中方审查批准后,才能放行设备。 可印度既不按时支付尾款,又不配合提交相关材料,导致盾构机一直卡在海关。这里面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印度过去的一些行为让中方不得不谨慎。 之前印度从中国购买盾构机后,不仅拒绝中方技术人员入境协助安装,还试图拆解设备偷学核心技术。这种不诚信的做法,让中方不得不加强对出口设备的审查,防止技术被滥用。 中印边境的紧张局势,也是盾构机滞留的一个潜在因素。印度一直有将基建技术军事化的倾向,他们计划在藏南地区开凿军用隧道,用于快速输送兵力和装备。 而这次被滞留的盾构机中,有一台是印度史上最大直径的盾构机,专门设计用于穿越复杂地质和海底隧道。如果这台设备被用于边境地区的军事工程,将对中方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虽然外交部一直强调愿意通过对话解决边境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中方不得不对涉及敏感地区的设备出口保持高度警惕。 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和挑衅行为,让中方在处理这类出口申请时更加谨慎。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即使后来想支付尾款,盾构机也无法顺利放行的原因之一。 其实,盾构机滞留只是印度高铁项目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这条高铁从2015年与日本签约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年,进度还不到10%。征地纠纷、官僚扯皮、施工事故,再加上这次的盾构机事件,让这个项目多次延期,几乎沦为“烂尾工程”。 印度的基建能力本来就不足,再加上频繁的政策变动和技术标准混乱,使得项目推进困难重重。比如,他们突然决定将高铁车头换成“印度制造”,导致设计时速从320公里降到280公里,还引发了与日本合作方的矛盾。日本提供的贷款和技术支持,也因为项目的一再延期而面临巨大风险。 现在,印度的高铁工程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要解决盾构机滞留的问题,印度必须先端正态度,履行合同义务,支付拖欠的尾款,并配合中方完成出口管制审查。同时,他们还需要向中方提供明确的技术用途说明,消除中方对设备可能被用于军事目的的担忧。 对于中方来说,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可以考虑通过外交渠道与印度进行沟通,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毕竟,中印之间的经贸合作对两国都有好处,只要印度能够展现出诚意,中方也愿意在合理范围内提供帮助。 印度的高铁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不能全怪别人。拖欠尾款、不诚信经营、边境问题的敏感性,再加上自身基建能力的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项目的停滞。希望印度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尊重合同精神,以实际行动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0 阅读:108

评论列表

chaboshi

chaboshi

1
2025-07-01 13:53

没付完款不给提货,他们就觉得吃了天大的亏,反过来指责卖家不守信用,以后谁跟屙三做生意

猜你喜欢

罗普娱记

罗普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