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此时访华并非偶然。随着其第二任期推动的"美国制造"战略陷入瓶颈,美国

竹风吟月 2025-07-01 13:08:37

/特朗普此时访华并非偶然。随着其第二任期推动的 "美国制造" 战略陷入瓶颈,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愈发凸显。尽管台积电、苹果等企业响应号召在美国投资数千亿美元建厂,但劳动力短缺、土地成本高企等现实难题,导致这些项目大多停留在纸面。更严峻的是,美国政府债务已突破 36 万亿美元,每年需支付 1.44 万亿美元利息,财政政策空间被严重压缩。反观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2023 年 "新三样" 出口更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让美国如芒在背。这种 "美国产业虚拟化、中国生产力实体化" 的格局,迫使特朗普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关系。 不过,这位商人出身的政治家显然没有放弃 "极限施压" 的套路。就在中美 6 月 26 日签署贸易谅解协议、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关税的同时,美国商务部次日便宣布加强 AI 芯片出口管制,甚至将使用华为昇腾芯片的行为定义为 "违反美国法律"。这种 "边谈边打" 的策略,与特朗普在中东的做法如出一辙 ——5 月访问沙特时,他一边签下 6000 亿美元投资协议,一边推动 1420 亿美元军售订单,本质上是用经济合作掩盖地缘博弈。 但中国显然不会吃这一套。从近年应对贸易战的经验来看,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最终大部分转嫁到了本国消费者头上,导致通胀高企,而中国对美出口占比虽有所下降,却通过开拓 "一带一路" 市场实现了外贸总额的持续增长。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半导体、量子计算等领域的自主创新,正逐步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例如华为昇腾芯片性能已接近英伟达尖端产品,迫使美国不得不通过 "指导意见" 施压全球禁用。这种 "越打压越自强" 的态势,让特朗普团队意识到单纯的经济讹诈难以奏效。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的访华计划还面临着国内政治压力。自 4 月宣布 "解放日" 关税政策后,其民调支持率一度跌至历史低点,而镇压洛杉矶抗议、空袭伊朗等举措进一步加剧了民众不满。在这种情况下,若能促成与中国的大规模经贸合作,或许能为其低迷的政治行情注入一剂强心针。但问题在于,这种将外交政策工具化的做法,能否真正带来实质性成果?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竹风吟月

竹风吟月

竹风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