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中欧关系。16日冯德莱恩去加拿大开会,掏出一块中国产的稀土磁铁,公开说这就是中国“卡脖子”的证据,还力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她直言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最大威胁”,指责中国垄断稀土出口,还说中国靠补贴往全球市场甩卖便宜货,扰乱市场。 其实这事挺让人感慨的。以前都说中欧关系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经贸、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不少。德国车企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空客飞机在中国也有庞大订单,中国从欧洲进口的精密仪器、高端装备更是数不胜数。可现在呢,冯德莱恩这番操作,把中欧关系的遮羞布差不多都扯下来了。 欧盟现在为啥这么干?说白了,就是铁了心要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美国把中国当成“战略竞争对手”,欧盟就跟着搞所谓的“去风险”。在稀土问题上,中国确实是全球稀土开采和加工的重要国家,但这不是因为中国搞垄断,而是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投入巨大、技术成熟。欧盟自己呢,长期忽视稀土产业的发展,环保要求高、开采成本大,好多欧洲国家宁愿从中国进口,也不愿自己开发。现在看到中国在稀土领域占比高,就说中国“卡脖子”,这逻辑有点不讲理。 再说制造业。中国制造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靠的是无数工人的辛勤劳动、企业家的创新打拼,还有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大力投入。欧盟一些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下降,不去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怪中国搞“补贴”“低价竞争”。比如电动车领域,中国车企技术进步快、产量大,成本自然能降下来,欧盟车企自己没跟上节奏,就说中国“不公平竞争”,还打算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这哪是正常的市场竞争,分明是保护主义那一套。 冯德莱恩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本该为欧洲的利益考虑。可现在欧洲的情况是,能源价格高企,制造业成本上升,民众生活压力增大。这时候最该做的是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来缓解压力。但她却选择跟着美国对抗中国,甚至不惜编造“中国威胁”的借口。这背后可能有政治考量,比如迎合美国的战略,维持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但代价是欧洲企业和民众的利益。 现在的中欧关系,早就没了以前的温情脉脉。欧盟在关键问题上紧跟美国,在经贸领域搞单边制裁,在科技领域搞“脱钩”。中国呢,一直秉持合作共赢的态度,但也不怕对方耍手段。你搞关税壁垒,中国就拓展其他市场;你说“卡脖子”,中国就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把稀土等关键领域的产业链做得更牢更稳。 说到底,现在哪有什么真正的中欧关系,有的只是欧盟在美国压力下的选边站。这种做法对欧洲来说,到底是福是祸?时间会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很清楚,中国不会因为别人的指责和打压就停下发展的脚步,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只会把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欧盟给中国下了个30天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必须解决欧洲企业的稀土短缺问题。但就在
【70评论】【60点赞】
用户84xxx06
应该联美制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