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灵AI,闷头赚了一个多亿.....|AI视频生成赛道,有没有关注?现在几乎

智远行业评论 2025-07-04 12:18:37

可灵AI,闷头赚了一个多亿..... | AI视频生成赛道,有没有关注?现在几乎成了很多大厂的一个新增长点。昨天晚上,刷新闻时看到,可灵AI悄悄一年赚了一个多亿。 我一直觉得,AI行业热闹归热闹,真正能赚钱的不多。尤其视频生成这种东西,技术门槛高、算力成本大,用户需求也模糊。 但可灵AI似乎找到了一条路子,和百度文库一样,靠真金白银的收入说话。 它的模式挺有意思。第一个付费群体是P端,专业创作者(Prosumer)。这类人是自己做内容还能变现的人。 比如自媒体博主、短视频导演、广告策划师。他们愿意花钱买会员,因为工具真的能提升效率;它提供的定价策略也很清晰,让专业用户愿意为“生产力”买单。 第二个是B端企业客户。像小米、蓝色光标这些公司都在用它的API服务。这部分收入虽然只占30%,但客单价高,续费率也不错。 这说明企业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已经认可了AI视频生成的价值,比如:批量制作广告素材、游戏动画生成、甚至是品牌宣传片。 但我也在想,这类客户会不会对模型能力有更高的定制化要求?通用型产品是否足够支撑长期增长? 第三个可能被忽略的:快手自己的生态反哺。 也就是说,可灵是快手内部内容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比如直播电商里的数字人、广告投放中的AI素材生成、甚至普通用户的短视频辅助创作。 这部分收入不直接体现在可灵身上,但它带来的商业价值其实更大。问题是,这种内生增长模式,是不是只有像快手这样的大平台才能玩得转?我还在观察。 我始终觉得,AI工具要商业化,不能只靠“谁都能用”,而必须找到“非用不可”的场景。 可灵的路径是精准切入视频创作刚需人群和企业,但这也有风险,当其他家都开始做类似的工具时,你怎么保持差异化? 目前来看,可灵的技术迭代速度确实很快,但技术优势容易被追赶,真正的壁垒还是在于生态闭环和用户体验。 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AI生成内容,版权怎么界定?如果一个视频是AI根据提示词生成的,那它是谁的作品? 但大家目前并不关注,主要在于都闷头抢市场。 字节有自己的即梦,阿里通义也推出了通义万相,百度也上线了智能创作平台。看来大家都盯上了这块肥肉,或许,这场AI视频仗才刚刚开始... 你用过哪家?

0 阅读:0
智远行业评论

智远行业评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