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最近在中美之间玩起了走钢丝。
一面和美国打得火热,签协议、降关税、甚至让美国人直接到海关里“监工”;一面又紧挨着世界工厂中国,工厂里运转的机器、流水线上的零件、纺织用的原料,样样离不开中国供货。
这步棋走得实在险——它似乎忘了两个基本事实:离中国太近,又缺了大国博弈该有的智慧。
离得近,本是优势。
中越铁路连通,货物朝发夕至;边民互市,生意做得红火。
越南工厂的原料,超过六成直接从中国拉过去。
从三星电子厂里的精密零件,到成衣车间堆成山的布料,源头都攥在中国手里。
这本该是互利共赢的邻居情分。
可越南偏要耍小聪明,以为在中美两头都能捞足好处,甚至幻想自己能卡住中美贸易的脖子。
这种心思,好比住在长江边却偏要往上游投毒,最终淹到的,恐怕先是自家庭院。
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小动作往往最危险。
越南以为让美国监督员进驻海关是“高招”,以为签下关税协议是“筹码”。
殊不知,这些动作在真正的大国角力中,极易被当成“投名状”,最终让自己沦为棋子而非棋手。
历史无数次证明,夹缝中的小国,若没有清醒的战略定力,一味在两边撩拨火头,结局常常是引火烧身。
柬埔寨跟着越南步子签协议却不敢公开细节,这本身就透着心虚和不安——它心里也打鼓,知道这火玩大了会烫手。
现实的经济命脉捏在别人手里,却幻想能“左右逢源”,这无异于沙上筑塔。
2025年6月,中国对印尼不锈钢加征反倾销税,直接导致依赖印尼原料的越南工厂断炊,一半生产线当场趴窝。
这就是明晃晃的警告:供应链的阀门一拧紧,再热闹的工厂也得熄火。
越南的电子组装、服装出口,哪一样离得开中国上游的支撑?
所谓“取代中国制造”,在自家工厂的原料车还堵在友谊关的时候,听起来更像是一厢情愿的梦话。
邻居相处,讲究的是诚意和分寸。
越南若真想发展,与其在刀尖上跳舞,幻想靠小伎俩占尽便宜,不如看清现实:背靠大树好乘凉,也得懂大树的脾气。
离得近是福分还是祸患,全看自己怎么选。
踏实合作,道路自然越走越宽;若非要玩火,离火堆太近的邻居,烧到的第一件衣服,恐怕就是自己的。
大国博弈的巨轮碾过时,真正需要智慧的,是知道何时该避其锋芒,何时该顺势而为。
分寸二字,重若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