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吴凤翔刺杀日军少将,就在他走到门口时,发现里面有好几个日军军官,刺杀

十七仔 2025-07-07 16:42:18

1940年,吴凤翔刺杀日军少将,就在他走到门口时,发现里面有好几个日军军官,刺杀没有把握。 1939年秋天,军统情报系统突然传出一个消息:日本将有一位重要人物抵达开封。他叫吉川贞佐,身份特殊,是日本天皇的外甥,受命统筹华北情报与特务事务。 据说他作风狠厉,不留活口,一到开封,便在最短时间内洗劫了多个中共联络点,地下组织遭受重创。 吉川极其警惕,住处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连下属想见他也得经过多重审批。他从不轻信中国人,哪怕是主动归顺者,也要反复调查。与此同时,国共双方秘密达成共识:此人不除,地下组织根本无法正常运转,必须设法将其除掉。 可问题随之而来。谁来执行这个任务?派谁能通过吉川层层审查,还能近身?一时之间,这成了横在所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吴凤翔的名字被悄悄提了出来。他是一名老地下党员,曾因反对国民党坐过牢,身份干净,背景可查,而且枪法准、胆子大,素来是组织信得过的人。虽然这项任务九死一生,但吴凤翔没有犹豫,他接下了任务。 打入敌人内部不是靠血拼,而是靠关系。军统通过秘密渠道找到了一位叫权沈斋的大汉奸,他是吉川贞佐的身边人,靠着拍马屁混得风生水起,唯利是图。军统给他送了一批银洋,他很快就点头答应帮忙。 权沈斋在吉川面前大加赞扬吴凤翔,说他脱离国民党,有一支愿意效忠日军的部队,人数众多,战斗力强,若能加以收编,对情报系统将是极大利好。吉川听了半信半疑,随即派人去暗中调查吴凤翔的背景。 调查结果显示吴凤翔确为国民党旧部,曾有入狱记录,表面上无任何中共关系。吉川虽然仍有疑虑,但决定亲自前往吴凤翔驻地视察,以作最后确认。 那支部队早已准备好,全由国共两方混编假扮,看上去军容整肃、言听计从。吉川视察后感觉满意,回到驻地后便下令安排吴凤翔在其组织中任职,并特许其自由出入。他还亲手给吴凤翔签发了一张通行证。 从那天起,吴凤翔出入吉川住处如入无人之境。他暗中观察周边守卫布置,每天小心翼翼测算吉川的行动规律,通往办公室的路径、暗门、窗户、警戒交替时间都一一记在心中。 行动前夜,他用布条绑好两把手枪,贴身藏好。第二天一早,他穿戴整齐,走进吉川的住所,士兵见他早已习惯,连例行搜身也省了。他来到吉川办公室门前,刚准备推门而入,却听到里面传来交谈声。 他停下脚步,透过门缝看见屋里不止吉川一人,还有两个日本军官,显然在汇报什么事情。他原本计划刺杀后迅速逃离,现在现场增加两个活人,风险剧增。 吴凤翔决定撤退。他转身往外走,还没走出两步,就看到一个巡逻的日本士兵迎面走来,目光定格在他未完全藏好的枪柄上。士兵眉头一皱,张嘴欲喊。吴凤翔反手拔枪,一枪命中,士兵应声倒地。 枪声一响,屋内瞬间警觉。他顾不上多想,飞起一脚踹开办公室的门,抬手就是几枪,两名正在讲话的军官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在血泊中。 吉川猛地钻到办公桌下,桌子是特制钢板,子弹一时打不透。他躲在后面不动,等吴凤翔打光子弹。他以为时机成熟,刚露出半个头,吴凤翔突然掏出第二把手枪,扣动扳机。 吉川中弹,后脑着地,没有了声息。吴凤翔没等确认细节,立即翻窗而出,顺着预设的逃跑路线,先绕小巷,再穿后院,前后换了两次装,一路冲出警戒圈。 日军随后全城戒严,但始终没找到吴凤翔的踪迹。地下组织迅速转移联络点,日军特务系统陷入瘫痪。吉川的死让日方惊怒不已,但再怎么追查也没能锁定吴凤翔的身份。 多年后,吴凤翔站在天安门广场,受邀参加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站在人群中的他,没有人知道他曾经独闯虎穴,手刃敌酋,带着一身枪火闯出一条血路。

0 阅读:26
十七仔

十七仔

十七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