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已经70岁的叶依奎时隔42年,终于从台湾重返大陆。 1948年的秋

文栋说明星 2025-07-08 00:22:47

1988年,已经70岁的叶依奎时隔42年,终于从台湾重返大陆。 1948年的秋天,大陆青年谢汉光告别了新婚仅仅九天的妻子,跨越海峡前往台湾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临行前只留下一句模糊的嘱托:“我出去办点事,也许很久,要是等不到就改嫁吧。” 他未曾预料,这一别,竟是漫长的四十二年。等到再见时,昔日的黑发青年已是古稀老人,而新婚妻子也在岁月的风霜中白了头。 谢汉光用了化名“叶依奎”在异乡生存,心中对妻子的思念却从未间断,如同一根细线,始终牵系着海峡两端。 启程台湾之前,谢汉光的人生道路颇为曲折。 他出身于广东一个贫苦的多子农民家庭,幸运地依靠父母全力支持完成了学业,二十一岁时进入广西大学攻读农学院。 毕业后,他在广西柳州的农场找到了工作,凭借才干升至农场主任。 表面是农场管理,实则是中共地下组织的一个重要联络点。 然而战火无情,日军入侵导致衡阳失守,柳州农场也未能幸免,陷入混乱。 身无分文的谢汉光被迫逃亡,一度靠乞讨度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达半年之久。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昔日的同志,经其介绍,在一所学校暂时栖身教书。 本以为生活将归于平静,一封来自香港老师梁铮的邀请信再次改变了他的轨迹。 老师希望他前往台湾协助农业研究。 踌躇满志的谢汉光动身前往香港准备赴台,就在香港等候的短暂几日里,他邂逅了一位女子,两人情投意合,很快步入了婚姻殿堂。 新婚的幸福让他几乎放弃了赴台的念头,转而想去台湾接回妻子共享新生活。 然而就在此时,他重新与组织取得了联系,组织决定派遣他利用老师邀请这个机会,潜入台湾负责地下情报工作。 责任重于儿女情长,谢汉光只能将新婚燕尔的妻子留在香港,以执行老师委派任务为名,在新婚第九天独自踏上了赴台的路途。他没想到,这成为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一个“暂时离开”。 抵达台湾后,谢汉光以“叶依奎”的身份在林业试验所莲花池分所工作,以此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 不幸的是,两年后,由于叛徒出卖,台湾的地下组织遭遇严重破坏,许多同志被捕甚至牺牲。 谢汉光侥幸逃脱追捕,化名“叶依奎”开始了长达三十八年的逃亡生涯。 他辗转躲藏,最终在台东的一个偏远山区,以种地为生,默默承受着孤独与危险的煎熬。 漫长的岁月里,故乡的亲人、新婚的妻子是他心底最深的挂念与支撑,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信念支撑着他度过无数长夜。 海峡这边,谢汉光的妻子并不知道丈夫的真实使命。 她在香港送别丈夫后,才发觉自己已怀有身孕。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独自抚养孩子异常艰难,无数人劝她为将来打算改嫁他人。 她却选择了最为艰难的一条路:将孩子生下来并独自抚养成人。 她固执地相信丈夫终有一天会回来,她必须为丈夫保住这点血脉。 一个女人拉扯孩子,其间辛酸自不必说,但她硬是撑了下来,把孩子养大成人,看着他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儿孙。 时间一晃到了1988年,海峡两岸隔绝的坚冰终于出现一丝松动,允许部分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 已古稀之年的谢汉光以“叶依奎”的身份,在离乡背井整整四十二年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他的第一站,直奔打听来的妻子娘家的地址。几十年的别离,近在咫尺时却近乡情怯。 面对熟悉的门扉,他内心翻涌,却怎么也抬不起手来敲门。 就在这时,那扇承载了太多思念与等待的门“咯吱”一声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走了出来。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 老妇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同样白发苍苍的老人,浑浊的双眼瞬间溢满了泪水,嘴唇颤抖着,声音微弱却清晰地唤出那个萦绕心头几十年的名字:“汉光……你终于回来了!”时光并未能抹去两人记忆深处最熟悉的感觉。 他认出了当年新婚妻子的眉眼神情,老妇也确认了这就是自己苦守一生的丈夫。 两人相拥悲喜交集,互诉这漫长的分离时光。 这时,屋内走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对着两位老人,向着谢汉光自然地喊了一声:“爸,你回来了。”这一声“爸”,让谢汉光如坠冰窟,巨大的失落瞬间攫住了他,以为妻子终究未能等到他而改嫁他人。 老妇人看穿了他眼中的悲伤与疑惑,将他带进屋坐下,缓缓道出了这些年的艰辛守候:从得知怀孕的坚持,到独自抚育儿子的千辛万苦,始终信守当初的诺言等待着他的归来。 而眼前这个叫他“爸”的男子,正是他离家时尚未出世的亲生儿子。 这一刻,几十年的误解烟消云散,分隔两岸的至亲终于团圆。 望着儿子、儿媳和三个活蹦乱跳的孙辈,谢汉光漂泊了大半生、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的心,终于找到了停泊的港湾。落叶总要归根,他的后半生终于在家人环绕的温暖中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最终,他安眠在故土,得以与早逝的爱妻重聚九泉。   信息来源: 谢汉光:《潜伏台湾四十二年的地下党员》 广东家世背景: 参考《谢汉光的传奇人生》 《广东丰顺台胞谢汉光:半世纪情牵两岸》

0 阅读:0
文栋说明星

文栋说明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