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签了?稀土换停战,美国率先官宣,中国这回格外冷静。 2025年6月26日,华盛顿白宫的新闻发布厅突然炸开了锅。特朗普在镁光灯下挥动着一份文件,宣布“美国刚刚与中国签署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此言一出,全球市场瞬间屏住了呼吸。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随后补充的细节更令人瞠目:中国恢复稀土供应,美国则取消对芯片设计软件(EDA)和乙烷等关键产品的出口限制。 这场被外媒称为“稀土换停战” 的交易,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这之前,中国握着全球90%的永磁体产能,还有近八成的稀土分离专利,在4月刚出台了七类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简直掐住了美国产业链的脖子,美国这边已经急得团团转了。 五角大楼的内部报告显示,美国的稀土库存撑不了几个月,F-35战机生产线因为缺钕磁体,眼看就要停摆。特斯拉内华达工厂的电池成本涨了35%,福特芝加哥工厂更是因为缺稀土,整周都没法开工。 这些企业们更是坐不住了,英伟达CEO黄仁勋拖着装满合规文件的行李箱,天天往国会山跑;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制裁令出来当天就飞上海,就盼着中方优先批稀土订单。华尔街的报告说得直白:“稀土危机多拖一个月,标普500指数就得少2万亿美元。” 压力这么大,特朗普政府只能放低姿态,找中国谈。 面对美国的急切,中国表现得格外冷静,商务部就说了一句话:“中方会依法审批合格的稀土出口申请。” 这话看着简单,门道却不少。中国新搞的稀土许可证制度,要求所有出口申请必须说清去向,保证稀土不流到敏感地方。而且,稀土出口分民用和军用,军工方面卡得特别严。 伦敦谈判桌上,中国咬死了“依法审批、制度对接”这两条,中方代表在协议文本里明明白白写上“经批准”,要求把协议纳入行政体系,有法律效力。这招直接堵死了美方想玩文字游戏的可能,确保协议执行能说得清、管得住。中国还调了稀土出口结构,高纯度产品占比提到68%,正好捏住特斯拉这些企业的要害。 这份协议说白了就是利益互换,中方答应恢复稀土供应,但只给民用,许可证有效期就6个月。美方解除了对航空发动机、乙烷这些产品的出口限制,可高端人工智能芯片、光刻机这些核心技术,还是捂着不给。这种“放民用、控军用”的路数,既给了点甜头,又死死攥着美国军工供应链的命门。 协议签了之后,美国先兑现了部分承诺。7月2日,美国政府给两家能源公司发信,撤销了对华乙烷出口的禁令。但中方没急着发稀土许可证,还是按规矩来,一份份审全球几百份申请。这种“按需求调供应”的办法,让中国在谈判里始终占主动。 协议一签,国际上连锁反应就来了。欧盟驻华大使赶紧约见中国外长王毅,想解决稀土磁铁不够的问题;澳大利亚忙着扩建稀土加工厂,想抢点市场份额;印度财长公开说“欢迎中国投资”,也想在稀土供应链里分杯羹。中国靠着稀土这张牌,正在重新定全球产业链的规矩。 再看美国内部,也是吵得乱成一锅粥了。国务卿鲁比奥因为一直对华强硬,被排除在访华代表团外;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国会里的鹰派,在稀土协议上吵得厉害,甚至当众争执。这种内部不合,把美国在战略博弈中的难处暴露得明明白白。 这份协议的签订不是结束,而是新一轮较量的开始。按协议,2025年12月首批稀土许可就到期了,要是美国在芯片管制、台海问题上没实际让步,中国随时能收紧供应。 特朗普为了应对7月9日关税宽限期结束,正赶着和印度等10国签贸易协议,想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分析人士说,美国在稀土加工技术上的短板,至少得花一代人的时间才能补上。 在这场贸易战中,中国靠三重办法稳住了局面:用稀土精准施压,把制度话语权抓牢,外交统一战线也扎得稳。特朗普的专机往北京飞的时候,中国早就在协议文本里埋下“依法审批”这个关键点。这场没硝烟的战争,输赢可能不在谈判桌上,而在那份中英文对照、条款清楚的协议里。 稀土这东西,以前被叫做“工业维生素”,现在成了大国较量的标尺。中美这场交易,既是换利益,也是比规则。博弈里,中国靠智慧和定力占了主动,美国则被压力逼着退了步。 接下来六个月,既是看协议效果的关键期,也是全球产业链重新排座次的当口。这场“稀土换停战”的戏,还远没到落幕的时候。
中美签了?稀土换停战,美国率先官宣,中国这回格外冷静。 2025年6月26日
暴龙将领
2025-07-08 15:27:34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