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白嫖没好下场!”据澎湃新闻7月3日报道,48岁男子与同性伴侣生活近十年,为骗

御史流芳 2025-07-08 16:53:41

“光白嫖没好下场!”据澎湃新闻7月3日报道,48岁男子与同性伴侣生活近十年,为骗拆迁安置补偿款,竟然与对方的姐姐假结婚!可结婚还没多久,男子就遭遇车祸,不幸离世。

一场本为钻政策空子的假结婚,竟以命丧黄泉的意外告终,48岁的徐田与同性伴侣相伴十年,却在金钱诱惑下迈出错误一步。

2024年,其母在河南焦作老家遇上腾退安置机会,按户补偿的优厚条件让徐田动心,他选择与伴侣姐姐薛丽登记结婚,这场婚姻低调匆匆,无仪式无通告无同居,只图多捞拆迁款。

谁料天不遂人愿,短短两个月后,2025年2月,徐田突遇交通事故不幸离世,留下母亲独自承受丧子之痛。

而薛丽作为名义妻子,手持结婚证向法院提出法定继承诉求,要求分割遗产,徐母愤怒之下发起反诉,指控婚姻虚假无效。

今年7月初,河南焦作解放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双方各执一词引发现场激烈辩论,法官未当场定案,悬念重重。

拆迁安置政策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常引发争议,澎湃新闻最新报道指出,部分地区补偿方案侧重户数计算,这种机制容易滋生投机行为。

案例中徐田的动机源于河南当地补偿条款,专家分析显示,假结婚骗取拆迁福利并非孤例。

2023年北京就有类似事件曝光,一对夫妻为多得补偿款离婚又复婚,最终因利益纠纷对簿公堂,人民日报曾评论此类制度漏洞呼吁政策完善。

徐田事件的悲剧性在于,假结婚本是一场闹剧,却因意外交通事故放大冲突——徐母泪洒法庭,坚称婚姻纯属欺骗,而薛丽坚持证件合法优先于道德争议。

徐田的人生轨迹始于河南焦作郊区,他与同性伴侣薛冲十年相守,未料2024年拆迁安置消息成为转折点。

腾退补偿按户发放,徐母名下老宅有望获得可观款项,徐田12月同薛丽秘密登记结婚,避开所有亲友耳目仅为一纸文书。

婚姻全过程如走形式,未举办婚礼未发请柬未共同居住,凸显了金钱驱动的本质。

然而命运弄人,2025年2月那场致命车祸,不仅夺走生命,更将假戏推向真枪实弹的法律战场。

薛丽依据婚姻法第24条主张遗产份额,徐母则反诉要求法院宣告婚姻无效并追究薛丽和介绍人薛冲责任,这一局面,映射出社会公德与法律效力间的矛盾张力。

法院庭审环节火药味十足,徐母陈述焦点集中在欺诈意图,强调假婚姻违背伦理公共利益,而薛丽辩护团队引用民法总则第143条,坚持结婚登记具备法定效力不可轻易推翻。

2025年7月2日的公开听证显示双方律师据理力争,法官要求补充证据未立刻判决,公众旁听席上议论纷纷。

该案引发连锁反应,民众意见各异。澎湃新闻统计网民留言,不少观点认为政策设计不足助长了不道德行为,部分人质疑薛丽动机过激侵犯家属权利。

事件曝光后舆论声浪如潮水,但现实挑战已留下疮痍——徐母面对丧子与官司双重创伤,薛丽的诉求则揭示出金钱利益撕裂人情的残酷现实。

法律专家的声音为事件增添深度,参考司法部公开数据分析,假婚姻在法律实践中面临多重审查标准,一旦涉及公共利益法院可能依据婚姻法第10条裁定无效。

澎湃新闻此前采访法学教授意见称,类似纠纷往往需要权衡形式合规与实质真实,否则易导致家庭悲剧。

徐田的死亡无疑让案件复杂加剧焦点转移到继承冲突,薛丽作为原告身份能否成立,将考验法官处理欺诈婚姻遗产分配的专业判断。

假结婚风波的结局尚待司法系统裁决,无论结果如何都警示社会,政策漏洞须修补人性道德不可轻忽。

这起事件的源头河南焦作腾退政策遵循地方拆迁条例,澎湃新闻2025年7月4日详细报道提供了核心事实依据,建议关注后续法庭裁定披露。  信源: 《48岁男子与同性伴侣一起生活十年,为骗拆迁补助男子与男友姐姐假结婚,男子车祸死后其母起诉婚姻无效,“未办酒席,未通知亲友,唯一目的是利用安置政策骗取利益”,法院未当庭宣判》

0 阅读:63
御史流芳

御史流芳

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