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86年,18 岁的战士至死都没尝过爱情的滋味,牺牲前,奄奄一息的小战士,恳求护士能够抱抱他,未曾想护士的一个举动,让人当场泪奔! (参考资料:2022-05-01 西部文明播报——86年老山战场照《死吻》:亲吻临终士兵的女战士张茹,后来怎样了) 故事要从那场特殊的战争说起,1979年对越反击战后,越军并未收敛,反而在边境线上重新构筑工事,不断挑衅,于是,从1984年起,一场旨在彻底打掉对方嚣张气焰的“轮战”在老山打响。 我军各大军区轮番上阵,用持续的军事压力,在实战中淬炼新一代军人,这场战争,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热血青年。 其中一个,是甘肃榆中县的农村娃赵维军,1968年出生的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初中没念完就去社会上卖力气养家,可穷人家的孩子,心里反而憋着一股劲儿。 1985年,老山前线战事正酣,17岁的赵维军不顾父母的万般不舍,毅然入伍,他是家中独子,临行前,他向父母跪下,说:“有国才有家,等仗打完了,我再回来孝顺你们。” 而另一个,是江苏扬州的姑娘张茹,1965年出生的她,生在军人世家,外公是老红军,父母是航空领域的科研专家,对她来说,参军报国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18岁那年,她也穿上了军装,成了一名医护兵。 命运就是这么奇妙,一个来自大西北,一个来自江南水乡,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年轻人,竟一同被分配到了兰州军区。 1985年10月,部队南下换防,他们随着时代的洪流,一同奔赴了老山,赵维军成了尖刀上的侦察兵,张茹则在后方临时医院里,成了一名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如果不是那颗地雷,他们的生命或许永远只是两条平行线。 1986年7月的一天,赵维军在侦察时踩中地雷,被炸成重伤,浑身是血地被抬进了张茹所在的战地医院——一个阴暗潮湿的猫耳洞。 这里的医疗条件简陋到令人绝望,空气中混杂着硝烟、血腥和消毒水的味道,根本不具备手术条件,张茹和战友们能做的,只有一遍遍地为他清洗伤口,包扎,再包扎。 起初,醒来的赵维军还很乐观,盘算着伤好后重返战场,张茹也总是微笑着鼓励他,可是在这种环境下,伤口感染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他开始持续高烧,意识也渐渐模糊,谁都看得出来,这个年轻的战士正在走向死亡。 到了7月24日上午,赵维军已经虚弱到说不出话,看着眼前这位一直照顾自己、和自己同样年轻的“姐姐”,这个18岁的生命在最后一刻,燃起了对爱情最纯粹的憧憬。 赵维军用尽全身力气,对张茹提出了一个请求:“姐姐,你能抱一下我吗?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 这哪里是什么非分之想,这只是一个即将离世的男孩,对这个世界最温柔的眷恋,在场的医护兵都别过了头,不忍再看,张茹的心像被狠狠揪了一下,她没有丝毫犹豫,俯下身,温柔而坚定地抱住了赵维军。 紧接着,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张茹轻轻地吻了他的额头,又吻了吻他干裂的嘴角,这是一个姐姐对弟弟的疼惜,一个战友对战友最圣洁的告别。 赵维军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满足的微笑,几分钟后,他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生命,定格在了18岁,那一刻,再也压抑不住情绪的张茹,抱着他失声痛哭。 赵维军的牺牲,没有让张茹倒下,她把悲痛埋在心底,继续在前线救死扶伤,一干就是七年,直到1993年战争结束,她才随部队回到后方。 回乡后,张茹也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结婚生子,孝敬父母,可是,看着自己日渐年迈的双亲,张茹总会想起那些牺牲战友的爹娘,一个念头也在她心中越来越清晰:她要去看看他们,替那些回不来的战友们,尽一份孝心。 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全力支持,从2011年起,张茹自费开启了她的“使命之旅”,几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多个省份,拜访了数十个烈士家庭。 如今,张茹也已年过半百,但她的“使命之旅”还在继续。那个在战火中落下的吻,早已超越了生死,它凝结着战友情,承载着家国大义,更成了一个幸存者对逝去者最沉重的承诺。
你身边有多少人真正拥有比特币?
【19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