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夏天总觉得累?中医:可能是“气阴两虚”,这样调最见效 王秋燕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入夏后总觉得身体“掉电”。每天早上醒来像没睡够,走两步都冒虚汗,午饭也吃不下,连说话都没劲。检查没查出什么大问题,血压血糖都正常,医生说是“气阴两虚”。她愣住了,平时不熬夜也不吃辣,怎么就虚了呢? 在中医看来,夏天总觉得累、乏、懒、烦,甚至心慌、口干、出虚汗,很可能就是身体里的“气”和“阴”都虚了。气是推动力,阴是滋养液,两个都不够用,就像手机没信号还没电,怎么可能运转得起来? 有意思的是,夏天这种“累”感,有时候不只是热出来的,其实深层原因,往往是体内的调节系统跟不上外界环境的节奏。白天长、温度高、湿气重,身体不光要降温,还要维持水分、电解质、能量的平衡,久了,一些人就撑不住了。 更何况,夏天食欲下降也是个常见问题。气虚的人,脾主运化,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吃进去的东西不能好好转化成身体需要的能量,自然就更累。而阴虚的人,津液不足,汗一出,水分就更少,心烦、口渴、睡眠浅,晚上睡不好,白天自然更没劲。 有时候累不是因为做了多少事,而是身体根本没能力去应付日常的消耗。就像水壶已经空了,还不停加热,最后只会干烧。夏天这种“干烧感”,最容易出现在那些看似精力还行,其实内部早就空了的人身上。特别是年纪不大但总喊累的人,多半都是这种“气阴两虚”的状态。 那要怎么调?不是猛灌水、猛补觉能解决的事。中医讲“补气养阴”,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很多人吃得少睡得晚,再加上空调一吹,体内的阳气更虚,阴液也干,越调越虚。反而是那些作息规律,饮食清淡但不寒凉的人,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 比如午饭别吃太辛辣油腻的东西,绿豆汤、莲子百合粥这种清补型的食物,对气阴虚的人来说更友好。但也别一味寒凉,冰镇西瓜、冰啤酒、雪糕,这些吃得爽,伤的却是脾胃。脾胃一虚,气就跟不上,结果反倒更累。 还有人以为补气就是喝人参汤、吃黄芪,其实也得看体质。气虚而不阴虚的人可以适当吃点补气的东西,但如果两者都虚,只补气不养阴,反而会“上火”。比如有人吃完补药后喉咙疼、口干、失眠,就是这个道理。真正适合夏天的调养方式,应该是温和的、循序渐进的,别指望几天补回来,身体是慢热型,急不来。 睡觉也是关键的一环。夏天白天长,很多人熬夜“偷时间”,但熬夜最伤阴。中医讲“阴常不足”,晚11点后是身体养阴的时段,越晚睡越耗阴。白天又出汗多,阴液双重消耗,身体就撑不住了。所以夏天最好的作息节奏是——早睡早起,午休半小时,别硬挺。 说到底,夏天的疲惫不是软弱,是身体在提醒你,它需要休息,需要滋养。不是每一份累都能靠意志力扛过去的,该补气的时候就别硬撑,该养阴的时候就别贪凉。听懂身体的语言,比盲目进补更重要。 生活节奏越快,越容易忽略这些“隐形消耗”。明明没干什么大事,却总是累得像熬了通宵;明明每天三餐都吃,却觉得身上没力气。这不是心理作用,是身体真有点儿扛不住了。不是年纪大,是环境和习惯把你逼进了“空转模式”。 气虚的人容易出汗、说话没力、懒得动;阴虚的人则心烦、口干、晚上睡不好。这两种状态常常交织在一起,让人陷入一种“越休息越累、越补越虚”的怪圈。想跳出来,得从生活细节开始调整。不是换个保温杯就能解决的事,是需要重新认识这个季节,和身体的关系。 夏天不该是提不起劲的季节。不该是动一下就累,吃一点就撑,更不该是白天昏沉、晚上清醒的无力感。如果身体发出了“累”的信号,别急着怪天气,也别一味归咎情绪。很多时候,是身体里的气和阴,在悄悄流失。
为什么有人夏天总觉得累?中医:可能是“气阴两虚”,这样调最见效 王秋燕是一名小学
阿阳养护科普
2025-07-08 19:22:54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