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香港,33岁的傅敏偶遇父亲旧情人成家榴。 酷暑难耐的香港街头,一

逸梦庐 2025-07-09 14:48:07

1970年香港,33岁的傅敏偶遇父亲旧情人成家榴。

酷暑难耐的香港街头,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静静地坐在公园长椅上,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书籍,阳光在她银发上镀上一层暖意。 那是1970年的夏天,33岁的傅敏漫步街头,无意间发现了这位老人。 老人抬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绽放出一个略带羞涩和怀旧的笑容,轻唤了一声“傅敏”。 这声音,这笑容,让傅敏心头一震,似曾相识,仔细辨认后,他才认出,这是父亲傅雷昔日的恋人——成家榴。

在一家茶室里,成家榴轻轻摩挲着茶杯,目光突然明亮起来,轻声说道:“你父亲傅雷……他真的非常爱我。” 这句话,如同滚烫的烙铁,瞬间灼痛了傅敏的心尖。 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随着老人颤抖的嗓音缓缓流出,将傅敏带回了1939年的上海。

彼时,31岁的傅雷早已不是当年在塞纳河畔为法国女友痴狂的留学生。 那段激情如火的爱恋,最终因发现女友的滥情而告终。 如今,他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案头堆满了未完成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译稿。 一位名叫成家榴的女高音的出现,再次点燃了他沉寂的心。 26岁的成家榴,歌声如利刃般,划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傅雷写给成家榴的信,多到足以装满一整箩筐,信中既有对艺术的探讨,也有如“你的歌声让我忘记朱梅馥的存在”这样热烈的情话。

傅雷的妻子朱梅馥自然察觉到了这一切。 夜深人静时,书房的灯光将两人相拥的身影投射在窗纸上,她却只是默默地熨烫着傅雷第二天要穿的衬衫。 当成家榴离开上海前往云南后,傅雷颓丧不已,甚至摔碎了砚台。 这时,朱梅馥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她打了个长途电话,恳求成家榴回来:“家榴,回来吧,他离不开你。”

于是,在上海江苏路傅宅,上演了一幕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傅雷与成家榴在书房谈笑风生,朱梅馥则安静地为他们奉上龙井茶,甚至还特意为嗜甜的成家榴准备了杏仁豆腐,并多加了一勺蜜糖。 雨后的一天,成家榴偶然看到朱梅馥在厨房里为儿子傅敏缝补衣物,手指被顶针扎出血痕。 那一刻,她似乎才真正理解了傅雷书中所说的“东方女性的温存与高贵”。

这段复杂的关系最终还是走向了终结。 三十天后,成家榴悄然离开。 多年以后,她向傅敏坦言:“你父亲当时确实爱我,可是你母亲太好了,我于心不忍。” 这段隐秘的往事,后来被张爱玲写进了小说《殷宝滟送花楼会》,并对傅雷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小说发表后,舆论哗然,成家榴则匆匆嫁给了一位军官,后又离婚,此后便过着低调的生活。 而张爱玲在晚年回顾这段往事时,也曾自语道:“是我错了。” 1966年,傅雷夫妇在动荡的年代双双离世。 消息传到香港时,成家榴正在教学生演唱《玫瑰三愿》,钢琴声戛然而止。

在1970年那个午后,成家榴紧紧握住傅敏的手,说道:“告诉你的母亲……当年我离开并非认输,而是出于敬重。” 她的眼眶泛起了泪光。 傅敏走出茶餐厅,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他仿佛听见父亲译文中的一句话回响在耳边:“有些爱,如同瓷器般易碎,破碎之后,却更锋利地刺痛着生命。” 傅敏明白,父亲与成家榴之间的感情,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他决定经常来看望成家榴,陪伴她,倾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以此来缅怀父亲,缅怀那段刻骨铭心的过往。

0 阅读:47
逸梦庐

逸梦庐

逸梦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