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已经饿了3天的唐满洋,趁着夜色率部爬上了美军580.7高地,却发

品古观今呀 2025-07-11 15:00:52

1951年5月,已经饿了3天的唐满洋,趁着夜色率部爬上了美军580.7高地,却发现上面连一个美军都没有,他一愣:“难道情报有误?”

27 号深夜,朝鲜半岛汉江北岸的山林中,一支队伍正贴着崖壁攀爬。连长唐满洋回头,身后的战士们面黄肌瘦、走路打晃,每人腰上的半茶缸树芽炒面汤,是全连最后的口粮。

“连长,还有 50 米到山顶!” 通讯员小王低声道。

月光下,580.7 高地的影子清晰可见。按情报,这里驻有美军空降 187 团的一个加强连,企图掐断志愿军补给线。

然而,冲上山顶后,唐满洋只看到空荡荡的战壕,美军的钢盔、饭盒散落一地,一个咖啡壶里的热气还没散尽。

三天前,唐满洋带着 63 军 188 师 556 团 3 连刚从汉江防线撤下。他们在无名高地击退美军 17 次冲锋,120 人的连队只剩 67 人,子弹和粮食都已耗尽。本想休整,团长却急令:“天亮前必须拿下 580.7 高地!”

唐满洋大喊道:“团长,我们 3 连去!”

他心里清楚,全团已经没别的能打仗的部队了。3 连虽然又饿又累,但毕竟打了这么久,有经验。

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唐,全团的命,就交你手上了。”

接到命令,唐满洋马上把全连的人叫到一起。

战士们东倒西歪地坐在地上,眼神里又累又饿。唐满洋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同志们,任务难,但咱退不了。美军想断咱的粮道,就得让他们知道,志愿军不是好欺负的!”

话刚说完,人群里传来咳嗽声。唐满洋看过去,是战士老张正捂着胸口,脸白得像纸。他知道,老张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司务长,想办法让同志们垫垫肚子。” 唐满洋说。

司务长把所有干粮袋翻了个底朝天,就找出半碗炒面。他咬了咬牙,带着几个战士去掰树上的嫩芽,煮了一大锅树芽炒面汤。

当司务长把热汤端过来时,战士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每人分到一茶缸,里面就几片树芽和一点点炒面,可对这群饿疯了的人来说,这比山珍海味还香。

唐满洋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可心里头是热的。他明白,这锅汤不光是填肚子,更是让大家能接着打的劲儿。

到了深夜,唐满洋带着全连出发了。他们顺着山里的小路,摸黑往 580.7 高地走。一路上,战士们你扶我一把,我拉你一下,没人吭声,只有脚步声在静悄悄的山里响着。

唐满洋走在最前面,心里头反复念叨:情报可别出错,一定要把任务完成了。

可到了 580.7 高地,上头空空荡荡的,连个人影都没有。

唐满洋皱起眉头,立刻让侦察员分头去查。没一会儿,侦察员跑回来报告:“连长,美军撤到旁边三个山头了,每个山头大概 30 来人。”

唐满洋琢磨了一会儿,终于明白美军想干啥了。

这是美军新司令李奇微的 “磁性战术”。这家伙看出来志愿军补给跟不上,每次进攻最多撑七八天,就想出了夜里撤、白天打的招数。他想利用志愿军爱夜里进攻的习惯,把人诱到早就设好的包围圈里。

“李奇微这小子,算盘打得挺精。” 唐满洋冷笑一声。

他知道,要是按平常的打法,等天亮美军飞机来支援,3 连肯定顶不住。但他也瞅出了美军的毛病:人分得太散。

“他们既然分成三拨,咱就一个一个收拾!” 唐满洋当即下了命令。

唐满洋把全连分成三个小队,每个小队打一个山头。他自己带一队,朝最近的山头摸过去。

黑夜里,美军哨兵正打着哈欠,一点儿没察觉到危险。唐满洋做了个手势,战士们一下子扑上去,用刺刀解决了哨兵。紧接着,手榴弹扔进了敌群,“轰隆” 几声,美军顿时乱成一锅粥。

一阵猛打之后,唐满洋带的小队把这个山头的美军全消灭了,还抓了 30 多个俘虏。另外两个山头的美军听到枪响,马上往这边赶。

唐满洋借着地形,让战士们占了有利位置,跟敌人交上了火。

就在这时候,被抓住的美军突然闹了起来。他们抢战士手里的枪,想反抗。

情况紧急,唐满洋大喊一声:“杀!”

枪声过后,30 多个俘虏倒在了地上。这一下,战局是稳住了,可也为后来的争论埋下了引子。

最终,3 连打退了美军支援,歼灭 50 多人。当天快亮时,580.7 高地彻底回到志愿军手中。唐满洋望着山下,心里五味杂陈 —— 这支饿了三天、只剩半条命的队伍,硬是打赢了装备精良的美军。

战后,上级本想给唐满洋记一等功,因杀俘虏改成三等功。他没辩解,知道当时是绝境中的无奈之举。

这场有争议的战斗,为志愿军补给线争取了宝贵时间,唐满洋和 3 连的故事,成为抗美援朝中一段难忘的记忆。

0 阅读:5
品古观今呀

品古观今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看历史与现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