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早高峰的南北高架上,一辆问界 M9 在车流中自如穿梭。导航显示前方 3 公里处有施工路段,车辆提前 800 米就开始自主变道,甚至在匝道口遇到突然加塞的外卖电动车时,系统仅用 0.3 秒完成紧急制动。这不是科幻场景,正是华为 ADS 2.0 无图智驾系统的日常表现。 这套系统的核心秘密藏在三个 "超能力" 里。首先是不依赖高精地图的 "认路绝活",凭借激光雷达与摄像头的融合感知,像老司机般即时判断车道线虚实。我们在北京五环实测时,系统在临时改道的施工路段准确识别出工人手势指挥,这种类人化的应变能力已覆盖全国 99% 的城市道路。 其次是预判风险的 "第六感"。系统通过对 30 个月真实驾驶数据的深度学习,能提前 7 秒预判潜在危险。深圳车主李先生的记录仪显示,车辆在暴雨中及时捕捉到被大风刮倒的广告牌,提前 3 秒完成避让操作,这种主动安全能力让事故率下降 67%。 最惊人的是持续进化的 "成长速度"。每辆华为智驾车辆都是移动学习终端,每天 250 万公里的真实路况数据汇入云端训练模型。2024 年系统还是 "新手",需要每周升级;到 2025 年已实现 "分钟级" 在线进化,应对突发路况的反应时间缩短了 42%。 对比特斯拉 FSD 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华为 ADS 在复杂路口处理效率高出 23%,夜间识别准确率领先 18 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完全本土化的交通理解能力,能准确识别中国特色的 "加塞礼仪" 和 "电动车走位"。北京亦庄的测试数据显示,ADS 系统在无保护左转场景下的通行效率,已超越 95% 的人类司机。 这个由 5000 名工程师打磨的智驾系统,正以每月迭代两次的速度进化。目前搭载华为智驾的车辆累计智能驾驶里程突破 1.2 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 3000 圈。当传统车企还在纠结 "要不要用高精地图" 时,华为已走出第三条道路 —— 用全天候感知和持续学习,真正实现 "全国都能开、越开越聪明" 的智驾体验。 不过要提醒各位看官,再聪明的系统也只是辅助。就像华为工程师说的:"我们的目标不是替代司机,而是让每次出行都多一位隐形护航员。" 眼下这轮智驾革命,或许刚刚揭开序幕。 华为自动驾驶,究竟有多厉害?
原华为在问界负责M9M8M7的总监,被爆调去了享界!小道消息,尚界同时进行几个
【10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