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在北京开会期间遭到逮捕,随后神秘“失踪”。直到1982年,此案才得以平反。潘汉年被捕时,很多人都不知情,那么,他到底是怎样被捕的?被捕后又被关在哪里?结局如何? 潘汉年,1906年出生在江苏宜兴,家里是书香门第,小时候挺聪明,但16岁家里没钱就辍学了。他没放弃,自学啃书,硬是攒了一肚子学问。1924年,他跑到上海混进中华书局,接触到进步思想,1925年“五卅”运动后加入共产党,开始干革命。早年搞宣传,1927年主编《革命军日报》,写得接地气,很受欢迎。后来1931年起转去做情报,在上海、香港等地建网络,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提供了不少关键情报,能力强,对党也忠诚。 1955年春天,全国党代表会议在北京开,潘汉年作为上海代表团一员去了。他心里有事儿,憋不住了,就找上海团团长陈毅坦白了一件藏了多年的秘密。1943年,他干情报时被汉奸李士群逼着去南京,见了汪精卫一面。这事儿敏感,他怕组织误会,就没及时汇报。陈毅听完挺震惊,赶紧报给中央。毛泽东知道后火了,觉得潘汉年瞒了这么大事儿,太不靠谱,直接下令抓人。 4月3日晚上,潘汉年在北京饭店吃完饭回房间,接到电话说楼下有人找他。他没多想就下去了,结果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带着人等着,直接宣布逮捕他,理由是审查。几个人把他带上车,开走了,从此他就从大家视线里消失了。 潘汉年被抓后,先被送到北京郊外一个秘密监狱。那地方偏僻,周围是高墙和哨兵,条件很差,牢房小而潮湿,光线也少。他被单独关着,每天审讯,官方想查他是不是“叛党”。后来,他被转到不同地方关押,但具体地点没太多公开记录。1963年,他被判刑后,和妻子董慧一起被安置在北京团河农场,生活稍微好点,但也没自由。文化大革命时又被抓,关得更严。1975年,他被下放到湖南耒阳江农场,那儿是山区,环境恶劣,干体力活儿,日子更不好过。 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给他定了罪,说他1936年国共谈判时“投降国民党”、1940年前后“投靠日本特务机关”、还有见汪精卫的事儿,加上解放后“掩护反革命分子”,判了15年徒刑,政治权利也没了。后来他被假释,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来,又被抓回去,待遇更差。1970年,中央批了,永久开除他党籍,改判无期徒刑。1975年,69岁的他被下放到湖南耒阳江农场,身体本来就不好,还得干重活儿,健康越来越糟。1977年4月14日,他因为长期生病没好好治,在农场去世了,71岁。 1982年,中央重查这案子,发现当年很多指控站不住脚,给他平反,恢复名誉,还追认他为“优秀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肯定了他在隐蔽战线和统一战线的贡献。这才算给他一个公道。 潘汉年这辈子挺传奇,也挺悲催。从一个穷小子靠自学成才,到为革命出生入死,结果因为一次没及时汇报的事儿,栽了个大跟头,蹲了22年牢。他这遭遇,不光是他个人的事儿,也反映了那时候的政治环境。有人说他冤,有人觉得他也有错,咋看都让人感慨。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