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叶剑英元帅找到宋时轮,想邀请他帮忙干一件事,可宋时轮听完后,直接拒绝了他,气的叶剑英直言:“我看你是嫌麻烦,不想干吧。” 要聊1984年的事,先得说说宋时轮是谁。这位老将军可不是一般人,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革命史。 1926年,宋时轮考进黄埔军校第五期,开始正式接触军事。在那儿,他碰上了共产主义思想,觉得这才是救国救民的路。1927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算是正式踏上了革命路。可没多久,蒋介石搞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宋时轮被抓进监狱。在牢里,他跟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熊雄关在隔壁,熊雄跟他聊了很多革命道理,让他信念更坚定。1929年出狱后,他没闲着,回到老家拉起游击队,跟地方恶势力干上了。1930年,他的队伍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他也第二次入了党。 从那以后,宋时轮就没停过。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哪儿都少不了。在长征路上,他还因为误会被开除过党籍,可他没抱怨,咬牙跟着毛泽东走到了陕北。后来党籍恢复,他当上红15军团作战科长,帮徐海东打赢了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他在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当团长,在晋西北打游击,弄得日军头疼不已。解放战争中,他升到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司令员,带着队伍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等大战,特别擅长阵地战,名声响得很。 到了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宋时轮带着志愿军第9兵团上了朝鲜战场。在长津湖战役中,他指挥部队顶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跟美军陆战第一师硬碰硬,打得对方损失惨重。这仗让他在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国后,他干过军事科学院院长,搞军队建设,忙得不亦乐乎。 1984年,宋时轮已经77岁,退下来没多久。这年,军事科学院筹划编一本《叶剑英传》,要把叶剑英元帅的革命功绩好好记录下来。叶剑英那会儿也77岁了,身体还行,但毕竟年纪大了,想趁活着把自己的经历整理好。这本传记不光是个人回忆,更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所以得找个靠谱的人来写序言。 这序言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写的,得了解叶剑英的经历,还得有点分量。叶剑英一琢磨,觉得宋时轮再合适不过。俩人认识得早,1946年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就一块儿共事过,后来又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那些年头里并肩奋斗过。宋时轮不光跟叶剑英熟,还在军事科学院干过院长,正直又有威望,写这个序言,简直是天作之合。 叶剑英找到宋时轮,把这想法一说,满以为老伙计会痛快答应。谁知道,宋时轮听完后想都没想,直接回绝了。他说,自己资历不够,写叶剑英的序言不合适。这话一出,叶剑英有点懵,紧接着就火了。他觉得宋时轮这态度摆明是推脱,嫌麻烦,不想干。叶剑英那脾气也不是盖的,当场就甩了一句:“我看你是嫌麻烦,不想干吧。” 宋时轮赶紧解释,他不是嫌麻烦,而是真觉得自己不合适。他跟叶剑英比,觉得自己功劳没那么大,怕写不好,担不起这个责任。可叶剑英不这么看,他觉得宋时轮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别人谁都没他了解自己。这事儿就这么僵住了。 宋时轮为啥拒绝?这得从他性格和经历说起。这人打仗厉害,可为人特别低调。他一辈子干了不少大事,但从不爱张扬。抗美援朝那会儿,长津湖打得那么惨烈,他回国后也没怎么吹嘘过。他觉得自己就是个干活的,功劳是大家的,不是他一个人的。这种性格,让他觉得自己不够格去给叶剑英这么个大人物写序言。 再说,他跟叶剑英关系好归好,但俩人地位不一样。叶剑英是开国元帅,党内军内都是顶尖人物,宋时轮虽然也厉害,但军衔和影响力跟叶剑英比,还是有差距。他可能觉得,自己去写这个序言,有点“高攀”了,怕别人说闲话。更何况,他那会儿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以前,写序言得翻资料、动脑子,他兴许真有点力不从心。 可叶剑英不这么想。他生气,不是因为宋时轮不听话,而是觉得老伙计太见外。俩人打了那么多年仗,命都交给过对方,这点忙都不帮,不是瞧不起人吗?叶剑英那性格,直来直去,心里有啥说啥,所以才甩了那句气话。 僵持了一会儿,叶剑英还是没松口。他太看重宋时轮了,非他不可。宋时轮一看老战友这么坚持,也不好再推辞,最后点了头。答应归答应,他可没敷衍了事。他知道这本传记的分量,不光是为叶剑英立传,也是给后人留个历史交代。 接下任务后,宋时轮拿出老革命那股认真劲儿,亲自查资料、整理思路。他翻看了不少文件,把叶剑英的经历捋了一遍,确保写出来的东西靠谱。忙了好几个月,他终于写出一篇序言,既讲了叶剑英的功绩,也表达了对革命历史的敬意。这篇序言不长,但字字扎实,透着他对老战友的尊重。 1985年,《叶剑英传》正式出版。这本书不光记下了叶剑英的革命路,也让宋时轮跟他的友谊多了一层见证。那之后,叶剑英也没再提这茬,俩人关系还是跟以前一样铁。宋时轮后来身体越来越差,1991年去世。叶剑英比他早走一步,1986年就没了。这本传记,算是俩老伙计留给后人的一份念想。
1984年,叶剑英元帅找到宋时轮,想邀请他帮忙干一件事,可宋时轮听完后,直接拒绝
历史脑洞
2025-07-12 17:13: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