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晋中战场竟然出现日军部队,徐向前:不抓俘虏,坚决消灭 “司令员,东南

桃花爱旅游 2025-07-13 01:58:18

1948年,晋中战场竟然出现日军部队,徐向前:不抓俘虏,坚决消灭 “司令员,东南方向闪着钢盔的冷光,鬼子真来了!”——1948年7月7日凌晨,榆次以南的哨所里,年轻警卫员咬着牙递上望远镜。徐向前放下地图,只回了四个字:“正中下怀。” 谁都没想到,抗战胜利快满三年,华北大地上竟还会冒出全副武装的日本部队。要弄明白这桩怪事,得把时钟拨回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的那一刻。按理说,侵华日军应当原地解除武装,可冈村宁次心怀鬼胎,悄悄给国民党高层出了一道“借刀杀人”的主意:让日军“协助”剿共。南京高层衡量再三,不敢公开接盘,但山西的阎锡山却动了真心思。 阎锡山掌山西近四十年,自诩“乱世狐狸”,手头兵力折损严重,却不能失了地盘。正发愁招不到兵时,日本人送上门来,一拍即合。于是,一万三千余名日军改头换面,挂上“陆军独立第十教导总队”的牌子,枪炮齐全,驻扎在太原周边吃香喝辣,还敢在阅兵式上高喊“大日本帝国万岁”。山西百姓敢怒不敢言,阎锡山却视此为“王牌”。 时间很快来到全面内战。晋察冀、山东、东北各路解放军都在拉锯,山西成了华北咽喉。晋冀鲁豫主力南下大别山后,留给山西战场的硬枪并不多。毛主席点将,让养病中的徐向前坐镇太行。徐帅是山西五台人,对阎锡山的底牌门清,接令不到三天便出院赴前线。抵达后,他先整顿兵心士气,再拉开运城、临汾数次硬仗,连拔阎军据点,给敌人添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局势紧张之际,六月麦熟。晋中平川一片金黄,这是阎锡山十三万守军的“饭碗”。若麦子落入解放军手中,太原城要不了两个月就得断炊。阎锡山只得下血本,抽调王牌三十四军、四十三军、六十一军,再加亲训师、炮兵,以及心肝宝贝——日军第十教导总队,组建所谓“闪击兵团”,意在截粮自保。日军统帅元泉馨临行前狂妄写下“谈笑靖风尘”四字,摆出一副横扫千军的模样。 徐向前却正盼着这支队伍出城。他判断赵承绶与元泉馨在祁县、平遥间做封锁,一旦主力插到太谷、榆次之间切断后路,日军与晋绥军必陷瓮中。为抢占通道,解放军昼伏夜行,顶着盛夏酷暑翻山越岭。有人受不了,建议原地休整,徐帅摇头:“不能歇,就是爬也得爬到位。运动战,拼的就是谁快半拍。” 战场形势果然照着他的推演展开。前线佯攻把“闪击兵团”拖得焦头烂额,主力迂回已在敌后合拢。等赵承绶、元泉馨察觉不妙,退路已被封死。孤军被逼进榆次附近的小村,狭窄巷陌成了最后的困兽笼。日军狂妄劲一夕全无,急切突围却处处碰壁。一位解放军排长回忆:“那晚我们耳边全是‘多沙伊!多沙伊!’(日语‘杀死我’),可谁也不肯放下枪。” 徐向前看穿对手求生心切,也看穿他们根本无意投降。他沉声下令:“不放下武器,一律就地解决!这不是俘虏,是余孽。”午夜,总攻号角骤起,百余门缴获炮齐射,炮火停歇后冲锋号声声刺耳。血战中,旅部卫生队的轻伤员也拄着木杆冲上去:“给我也支刺刀,今天杀鬼子!”短兵相接整整二十分钟,日军阵线土崩瓦解。元泉馨饮弹自尽,顽抗者全部刺毙,抓到的日军不足三百。至此,中国境内最后一支成建制日军被扫进历史灰烬。 晋中战役完胜,麦田归了人民,太原守军一夜间粮道断绝。阎锡山心力交瘁,次年春逃往台湾,太原随即解放。留守的四百多日军没再硬撑,乖乖缴械。有人感叹:真正终结中日兵戎相见的,不是1945年9月的签字,而是1948年晋中这一场“被迟到的终战”。而那句“来了更好”的豪言,也成了徐向前一生最硬气的注脚。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桃花爱旅游

桃花爱旅游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