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特务到村里打探情报,他问小孩:“村里有多少八路?”小孩说:“七八个。

靖江的过去 2025-07-13 09:35:06

1941年,特务到村里打探情报,他问小孩:“村里有多少八路?”小孩说:“七八个。”次日,特务带着200多名日军偷袭八路军一个团! 1941 年 1 月 3 日凌晨 ,冀中行唐县南龙岗村一片漆黑。突然,密集的枪声打破寂静。 日军神岗中队长举着望远镜,手控制不住地发抖。他看到的情景,跟之前特务报的情报完全对不上。 原本说村里只有七八个八路军,还是孩子假扮的。可现在,村子里到处都是机枪射击的火光。 村口那堵土坯墙后面,八路军战士正端着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三八式步枪,不停地朝他们开火。 神岗看着,心里直发慌。他抬脚踹翻身边的弹药箱。 就在一天前,一名装成卖货郎的特务还拍着胸脯保证。说村里就七八个八路,都是半大孩子,没什么战斗力,不用放在心上。 这时候他才如梦初醒。自己掉进了八路军早就挖好的陷阱,想退都难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一切起源于八路军的一次突袭。 1940 年 12 月 26 日,冀中军区 3 纵 17 团在定县到石家庄的铁道线设伏。团长闵鸿友(长征老兵,作战经验丰富)待日军军火列车进入伏击圈后,下令引爆地雷。 瞬间,铁轨被炸变形,列车撞成一团,日军陷入混乱。战士们随即冲锋,半小时内消灭 100 多日军,缴获两门山炮及大批弹药。 最终,因日军援军将至,他们不得不烧毁带不走的 7 门山炮、1 辆坦克和几十辆汽车,闵鸿友咬牙道:“这笔账,迟早让鬼子加倍还!” 宣村这一仗打完,17 团转移到南龙岗村休整。连续作战后,战士们也需要喘口气。 副团长带着六七个战士先一步进了村,跟村里的游击队接头,商量接下来的安排。 闵鸿友带着大部队在村外隐蔽,随时观察周围动静,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 就在这时候,一个背着竹篮、穿着粗布衣服的人进了村子。他看着像走街串巷卖货的,却贼头贼脑地四处打量,看起来不太对劲。 可他不知道,村口那几个拿着木枪、玩打仗游戏的孩子,不经意间就坏了他的好事,还改变了接下来的局势。 “举起手来!” 一个长得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举着木枪,一下子顶在那个 “卖货郎” 的腰上。声音响亮,带着孩子气的认真。 那个特务心里一惊,差点把手里的篮子扔了。但很快反应过来,装出和善的笑脸。 他对着小男孩说:“小八路,你们村里有多少八路军啊?叔叔这里有糖果,告诉叔叔就给你们吃。” “七个!” 小男孩想都没想就大声回答,语气十分肯定。 旁边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不对,是八个!昨天我还看见有八个呢!” 两个孩子为这事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脸都涨红了。 那个特务却在一旁偷偷高兴,心里想:才七八个,还是些孩子,这还不好收拾? 他赶紧掏出几颗糖果,塞给那几个孩子。然后转身朝着日军的据点跑,脚步飞快。他想赶紧把这个 “好消息” 报上去,邀功请赏。 可这个特务怎么也想不到,他听到的那 “七八个八路”,其实就是先进村联络的副团长他们几个人,根本不是什么孩子。 等闵鸿友带着 17 团的 2000 多人进驻南龙岗村的时候,村里早就布置得严严实实,就等着敌人上钩。 17 团大部队进驻后,连夜构筑防御:战壕纵横交错,村口设鹿砦阻断通路,老乡家的碾盘也被改造成机枪掩体。此前玩闹的孩子则爬上屋顶,手持弹弓当起 “小哨兵”,紧盯路口动向,随时报信。 1 月 2 日深夜,300 多日伪军裹住马蹄摸向村子,想偷袭得手。不料一匹战马滑倒嘶鸣,惊醒哨兵,“鬼子来了” 的喊声与示警枪声瞬间让全村战士进入戒备。 闵鸿友听到枪声,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连衣服都没来得及穿好,就快步走到作战地图前。 他手指在地图上快速点着,快速下达命令:“3 营在正面挡住敌人,不能让他们往前一步;2 营绕到后面包抄,断了他们的退路;1 营去把渡口封死,严加防守,不能让一个鬼子跑了!” 天刚亮,日军疯狂进攻。激战中,指导员李俊卿胳膊中弹仍指挥作战,战士张福海身中四弹仍坚持射击。关键时刻,2 营 7 连从侧面突袭,指导员冲锋时牺牲,战士们却斗志更盛,与日军展开肉搏。 突然,5 连、6 连从右翼杀出,将日军分割包围。 神岗中队长一看情况不对,知道再打下去自己这支部队就要全军覆没了。赶紧带着剩下的人想突围。 可回头一看,退路早就被 1 营的战士给堵死了,火力很猛,根本冲不出去。他这才彻底慌了神。 一直打到中午,太阳升到了头顶,枪声才渐渐停了下来,村子里终于安静了些。 此战 17 团歼敌 270 余人,缴获神岗指挥刀,还以轻武器击落一架日军侦察机 —— 这在抗战中极为罕见。日军指挥官家书上血写的 “不像七八个,像七八个团”,成了此战的生动注脚。 南龙岗战斗成了经典战例,17 团 “常胜团” 之名远扬。 这段历史永远提醒我们:今日安宁,是英雄鲜血换来的,铭记便是最好的告慰。

0 阅读:74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