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国军少将张岚峰率部投日。不久后,他的弟弟张俊峰和日军发生纠纷,被日军用刺刀挑死。事后,张岚峰不敢表露出生气,反而去向日军官佐道歉,这让他的部下也都大为惊诧。 张岚峰1902年出生在河南柘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秀才,家里靠行医和田产为生。他排行老二,上有兄长张云峰,下有弟弟张俊峰。小时候,他读私塾,背四书五经,挺聪明。13岁考进县立小学,16岁上了河南省立第四中学,但没毕业就辍学回了老家。1922年,他20岁,跑去开封投军,加入冯玉祥的部队,从大头兵干起。那时候他每天操练,靠努力和脑子,很快就升了排长、连长。1925年,冯玉祥看中他,提他当卫队旅骑兵连连长,还派他去日本管15个留学生的军务。1926年,他进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炮兵,专攻火炮和战术。 1928年,张岚峰学成回国,被任命为第13炮兵团团长。那时候他28岁,年轻有为,后来当上西北军校校长兼郑州卫戍司令,挺风光。1930年中原大战,他当了第14师副师长兼第2旅旅长,带兵打仗很有一套。1933年,他加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当上第19军军长,可惜打输了,部队散了。到了1938年,日军占了柘城,他没扛住,投了敌。那年夏天,他带着部队投降,还搞了个“柘城维持会”,后来部队扩到9万人,控制了豫东。 1938年夏末,张岚峰投日没多久,弟弟张俊峰却跟日军起了冲突。张俊峰当时是地方保安队头儿,跟日军争执时被刺刀捅死。这事传到张岚峰耳朵里,他没找日军算账,反而跑到日军司令部赔礼道歉。这举动太反常,部下都看傻了眼,有人气得骂他没骨气。弟弟死了,他却低头认错,这让很多人想不通。他到底怕什么?还是另有打算? 投日后,张岚峰在豫东站稳脚跟。1938年11月,他在商丘设“豫东招抚使公署”,收编土匪和流民,建了个“豫东剿共军”,后来改名叫“和平救国军第一军”,有1.8万人,还拿了日军的卡车和武器。1940年,汪精卫搞伪政府,他立马靠过去,当上伪军事委员会委员和“苏豫皖边区绥靖副司令”。那年6月,他手下曹忠带万余人跑了,他只剩2000人,但没过多久又招了一堆人,部队又壮大了。 1943年,张岚峰的部队升成第二集团军,次年又变成第四方面军,还得了个陆军中将的头衔。他在豫东横行霸道,收重税,逼农民交粮,商贩交不起钱就被打,弄得民不聊生。他还帮日军“清剿”抗日力量,搞特务队抓人,手段狠毒,搞得人人自危。他自己呢,在柘城建了大宅子,搜刮来的金银堆满屋,日子过得挺滋舒坦。 1945年日本投降,张岚峰又投靠国民党,部队编进国防部保安第三纵队,去打解放区。1947年,他在山东曹县被人民解放军打垮,成了俘虏。1949年,他被关进北京功德林监狱。1952年春天,他因高血压脑血管破裂,死在狱里,结束了背叛的一生。 张岚峰这人,历史上评价很差。他投敌不说,还在弟弟被杀后向日军道歉,这事让人觉得他没底线。有人说他怕死,有人说他贪权,但不管咋说,他选择背叛民族,祸害百姓,留下的就是个骂名。他那时候要是硬气点,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1946年1月,山东华丰煤矿日军守备队准备离开,想要拖着大炮等重武器回国。八路军
【15评论】【33点赞】
用户14xxx72
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