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俄罗斯对 “家门口不能有威胁” 的敏感度,几乎刻进了历史基因里。这背后藏着太多血泪教训 ,比如: 拿破仑的铁骑踏过欧洲时,先以乌克兰为跳板撕开东欧防线;希特勒的闪电战横扫大陆,同样把这里当成突袭苏联的前沿基地。那些深入骨髓的安全焦虑,让俄罗斯对地缘缓冲带的执念从未消减。 如今牢牢攥在手里的赫尔松、扎波罗热,本质上就是用土地筑起的安全屏障。赫尔松卡住第聂伯河入海口,等于掐住了乌克兰通过黑海出口粮食的咽喉,对方想靠农业换外汇,就得看俄罗斯的脸色。扎波罗热那座欧洲最大的核电站,则成了制约西方的 “战略锚点”,只要这枚 “紧箍咒” 还在,北约就不敢轻易派兵下场。 这套路其实不新鲜。2008 年跟格鲁吉亚打完,俄罗斯果断把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纳入势力范围,玩的也是同一套逻辑:把周边国家的地缘完整性拆解开,让它们无力形成合力,自己才能在广袤的东欧平原上睡得安稳。说到底,都是历史上的生存危机,逼出来的现实选择。 更实际的是经济账。俄罗斯靠卖油卖气吃饭,这仗打起来,它把能源当成了武器。对欧洲断气后,德国工厂的电费涨了三倍,冬天老百姓冻得直骂街,这让俄罗斯看出门道:捏住能源就能让西方在援乌问题上犯嘀咕。同时它把生意转向亚洲,2023 年给中国的石油多卖了近两成,跟印度的煤炭交易赚了 300 多亿美元。东边的市场稳住了,西边的制裁就没那么可怕,打持久战的底气也就足了。 国内的民意基础也很关键。西方越是制裁,俄罗斯人反而越抱团。普京的支持率一直维持在七成以上,社交媒体上老百姓自己给前线捐东西,一下子就凑了 120 亿卢布。红场阅兵时喊的 “保卫祖国”,不只是口号,是真把这场仗当成了 “不能输的尊严之战”。反观乌克兰,去年秋天征兵时老百姓上街抗议,西部种粮食的跟东部开工厂的各有各的心思,两下对比,俄罗斯这边的劲儿更齐。 还有个绕不开的历史情结。俄罗斯人总觉得跟乌克兰是 “一家人”,基辅是东斯拉夫人的老家,在他们的历史书里那是 “文明的根”。现在乌克兰一心想靠向西方,俄罗斯从情感上就接受不了。去年俄罗斯改了教科书,特意加了 “俄乌同根同源” 的章节,还花钱办 “东斯拉夫文化论坛”,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打这仗是有道理的。这跟一百多年前沙俄盯着巴尔干半岛那股劲儿差不多,历史留下的念想跟眼前的利益拧在一起,想收手太难了。 往大了说,俄罗斯还想借着这场仗,在国际上争个新位置。西方不是老想压着它吗?它就拉拢那些对西方不满的国家。去年金砖国家扩容,阿根廷、伊朗这些新成员都是俄罗斯拉进来的,这些国家做生意开始不用美元,直接用本币结算,这就等于挖了西方制裁的墙角。在非洲,它派瓦格纳雇佣军去马里、中非,换人家的铀矿、钻石矿,既赚了钱又拉了盟友。这么看,这场仗早就不只是跟乌克兰打,是俄罗斯想重新给世界排排队。 这么一看,俄罗斯现在要是停手,等于把刚砌好的安全墙拆了,把能源武器扔了,国内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劲儿也散了,更别想在国际上抬着头说话。只要西方还在给乌克兰送武器、递钱,俄罗斯就不可能松劲儿。这已经不是占多少地的事儿,是关乎它以后能不能在世界上站稳脚跟的硬仗。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
古今知夏
2025-07-13 17:00: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