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当年提出武汉“封城”举措的李兰娟院士,为国家立下了卓越功勋,可谁都没料到,这位在医学界威望极高的专家,竟是靠着自学中医,才有了后来声名远扬的院士之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初,武汉疫情形势严峻,一位73岁的老专家在深夜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建议武汉立即封城,这个建议最终改变了中国抗疫的进程,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在她做出这个惊人决定的背后,是一生中经历的无数次重要抉择,每一次选择,都让她离梦想更近一步。 1947年秋天,李兰娟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偏僻山村,父亲因眼疾无法干重活,母亲只能靠卖山货维持生计,童年时期,她经常看到母亲天不亮就背着沉重的竹篓,走上几十里山路去赶集,这样的生活让年幼的李兰娟暗暗发誓要用功读书,改变家里的困境。 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发生在初中时期,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家里实在无力继续供她读书,就在她准备收拾行李离校时,班主任伸出了援手,在老师的帮助下,她获得了助学金,得以继续求学之路,这份求学机会来之不易,李兰娟更加发奋,即使缺课一个月,依然能考出优异成绩。 凭借出色的成绩,她考入了杭州市重点高中,母亲东拼西凑给了她5元钱,虽然连学费都不够,但在学校的帮助下,她又一次获得了助学金,命运似乎总在她即将放弃时,为她打开一扇新的门。 1966年,高中毕业的李兰娟面临人生第二个重要抉择,那时正值文革开始,她响应号召准备上山下乡,看到乡亲们因繁重农活落下腰背疼痛,她主动去省中医院学习针灸,用几个月时间背熟了经络教材。 学成归来后,摆在她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在中学当老师,每月能拿24元工资;另一条是当赤脚医生,每天只有相当于1毛钱的工分收入,很多人劝她选择当老师,但她选择了后者,在她看来,做医生能学到更多知识,更能帮助乡亲们。 成为赤脚医生后,李兰娟面对的是一个几乎空无一物的药房,但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带着懂草药的乡亲上山采药,半年时间,她认识了几十种药材,记住了每种草药的功效。 全村1300多个村民的健康,都寄托在这个年轻姑娘身上,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深更半夜,只要有人生病,她都会立即前往,她的坚持和付出,让她成为了村民们最信任的人,连看门狗都认识了她的脚步声。 1970年,因为出色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李兰娟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深造,离开村子的前一天,她没有摆酒席,而是邀请乡亲们陪她上山采药,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乡邻。 毕业后,李兰娟迎来人生第三个重要转折,她放弃了留校做行政的机会,选择到医院一线工作,原本打算在眼科发展,但因为自身有些远视,她被调去了传染科,这个看似令人遗憾的安排,却让她找到了毕生奋斗的方向。 上世纪80年代,重型肝炎成为一个让医生们束手无策的难题,病死率高达80%,眼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逝去,李兰娟下定决心要找到救治办法,1986年,她申请到3000元科研经费,开始了人工肝技术的研究。 这是一条充满质疑和挑战的道路,很多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毫无希望,但她坚持了整整十年,1996年,她终于研发出"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使重型肝炎的治愈率从11.9%提升到78.9%,创造了医学奇迹。 2003年非典疫情来袭时,李兰娟担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发现杭州出现输入性病例后,她在一晚之间就追踪并隔离了1000多名密切接触者,这个决定虽然争议很大,但最终证明完全正确,让浙江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 十年后的H7N9禽流感疫情中,她带领团队仅用5天就确认了这是一种新型病毒,并向全球公布基因序列,为全球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73岁的李兰娟再次冲上前线,在武汉的两个月里,她每天只睡三小时,带领团队救治重症患者,她以专业的判断和勇气,在关键时刻提出了封城建议,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李兰娟,既是享誉国际的传染病学专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医疗企业家,但在她心中,永远记得自己是从一名赤脚医生起步的,从乡村医生到工程院院士,从基层到高层,她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信息来源:浙江新闻《李兰娟:从“赤脚医生”到院士》
跟大家说个事儿啊,最近网上有个浙江美女分享了她的经历,还挺有意思的。她跟老公结婚
【350评论】【1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