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因为长得英俊,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烦得眉头紧皱,放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7-14 09:11:29

1963年,石油专家王德民,因为长得英俊,追他的女孩排成长队,他烦得眉头紧皱,放出话去:想跟我结婚,必须答应2个条件!谁料,这俩条件一出,吓跑一大群女生。 1963年,王德民26岁,刚到黑龙江大庆油田没几年。这地方条件苦,冬天冷得要命,夏天热得冒汗,石油工人住工棚,吃大锅饭。那时候,油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同事不多,可个个都盯着这个新来的小伙子。王德民长得帅,高鼻梁、深眼窝,混血儿的长相在人群里特显眼。工作时他穿着蓝色工作服,戴着安全帽,手里老拿着一堆数据,挺拔的身影老是吸引一堆目光。 女同事们找各种理由靠近他,有人送热水瓶,有人递饭盒,甚至还有人直接表白。可王德民压根不搭理这些,心思全扑在石油研究上。油田生活枯燥,大家都想找点乐子,他却觉得这些追求就是麻烦。有一天,他实在被缠得烦了,就放出话去:“想跟我结婚,得答应两个条件:第一,我没空陪你逛公园;第二,别打扰我看书研究。”这话一落地,周围安静了,追他的人瞬间少了一大半。谁能想到,这么帅一小伙子,条件却这么“绝”? 王德民这性格不是一天养成的。他1937年出生在河北唐山,家里背景挺特别——父亲是留美医生,母亲是瑞士人,小时候家里都说英语。战乱年代,他跟着家人颠沛流离,1946年才搬到北京。因为长得像外国人,他老被同学叫“二毛子”,受了不少排挤。中文也不好,学起来费劲,但他硬是咬牙苦读,成绩蹭蹭往上涨。 1955年,他考进北京石油学院,学习、运动样样拔尖。大学毕业后,1960年被分配到大庆油田,一头扎进了一线工作。油田条件差,冬天零下几十度,测压设备冻得不好使,他还得扛着机器跑野外。那时候,他就已经是个眼里只有事业的人,外界的热闹跟他没啥关系。 在大庆油田,王德民不是光靠脸吃饭的。他干的是测压工作,这活儿直接关系到油田能挖出多少油。国际上用的“赫诺法”在大庆不灵,他琢磨了好久,自己搞了个“松辽法”。这法子把测压误差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时间从三天缩到八小时,效率高得吓人。后来,他还带头搞化学驱油技术,研究怎么用聚合物把地下残油挤出来。 1978年,他当上大庆石油管理局副总工程师,1985年升到总工程师,管全局技术。1984年,他推三次采油计划,很多人不看好,觉得风险大。可他顶着压力,带着团队硬干。1996年,技术终于用上了,大庆油田采收率蹦到50%以上,十年多采了1亿吨油,赚了3000亿的经济效益。这成绩,直接让他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拿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得了24个大奖。2016年,连一颗小行星都用他的名字命名。 感情上,王德民也没瞎折腾。1963年,他在油田认识了统计员王日英,两人聊得来,兴趣合拍,最后结了婚。婚后,他还是那副老样子,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那些追他的女同事,估计早忘了他的“冷酷”条件,但王日英懂他,支持他。这婚姻平淡却稳当,跟他事业上的专注倒挺搭。 王德民这辈子,没被帅气的外表拖累,也没被生活的苦绊倒。小时候被嘲笑,他埋头读书;油田被追烦了,他定规矩挡回去;技术有难题,他死磕到底。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接地气得很,就是个眼里有活儿、手里有本事的老实人。 他干的事儿,直接关系到国家能源。石油是工业的命脉,大庆油田的“黑金”多亏他这样的技术牛人,才能挖得更多、更稳。他的坚持不光是个人选择,更是给国家扛起一片天。苦日子他过得,诱惑他挡得,愣是把青春全献给了石油事业。

0 阅读:0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