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作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的贺诚却没有被授衔,也没有被授勋,这

墟史往事 2025-07-14 10:25:07

1955年授衔,作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的贺诚却没有被授衔,也没有被授勋,这件事情在当时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特别是在全军高级干部中反响最激烈。 贺诚,1901年11月生在四川三台县龙门垭村(现在是射洪市),算得上是中国军事医学的开山鼻祖。他这一辈子,横跨了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好几个大时代,干的都是实打实的事儿。1925年,他从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加入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革命洪流。北伐战争时,他在国民革命军当军医,战场上救人无数。1927年广州起义,他当上起义总指挥部的军医处处长,那组织能力和医术,没得说。 到了土地革命时期,贺诚在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干军医处处长,还兼着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那时候红军医疗条件差得要命,他硬是撑起一片天。长征路上,他搞了个红军军医学校,培养了一堆医务骨干,真算得上雪中送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起来,他又跑到东北战场,组织医疗队扑灭西满鼠疫,救下多少战士的命,谁都数不清。新中国成立后,他升到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带着军事医学科学院搞起来,军队卫生事业这才有了现代化的模样。 这么一位功勋卓著的老革命,按理说1955年授衔怎么也轮得到他吧?可事实就是,他没授衔,也没勋章。这事儿一出,全军高级干部都炸了窝。好多跟他一起扛过枪的老战友觉得太离谱,贺诚的资历和贡献摆在那儿,咋就没他的份儿呢? 有人琢磨,这可能跟贺诚在中医政策上的态度有关。他是学西医出身,觉得现代医学才是正道,对中医一直不太感冒,甚至在军队医疗里限制中医发展。这想法跟当时党的政策不太合拍,尤其是毛泽东特别重视中医传承,贺诚的立场估计让他吃了亏。1953年,他被免了军委卫生部长的职,1955年又丢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的位子。接连被撤职,到了授衔的时候,他可能就被“顺理成章”地PASS掉了。 不过,贺诚这人也不是那种受了委屈就撂挑子不干的。他没抱怨,继续干他的军事医学。1956年,他去了中央党校学习,估计是反思了自己的政策思路。到了1958年初春,北京一个礼堂里,他终于被补授了中将军衔。这迟来的荣誉,总算给当年的风波画了个句号,也让他这传奇一生多了点安慰。 说到底,贺诚这辈子是为革命医疗事业豁出去的。他不光医术高超,更有那种豁得出去的革命劲头。他的经历,不只是他个人的故事,也是中国革命史里浓墨重彩的一笔。1955年那次授衔风波,说白了就是时代背景下的一场误会,可贺诚的贡献,谁也抹不掉。

0 阅读:195

猜你喜欢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