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到我家小店买烟,买好后一直不走。我问他还有什么事,

孟嘉佑阿 2025-07-14 12:21:33
今天上午,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到我家小店买烟,买好后一直不走。我问他还有什么事,他犹豫了半天,最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照片。照片边缘磨得发白,上面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蓝色工装站在机床前,笑容腼腆。男子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照片,声音沙哑地问:“妹子,见过这孩子吗?他是我儿子王磊,十年前在这附近工厂打工,后来联系不上了。” 我的心猛地一沉。开社区便利店五年,常遇到找人的街坊,但从没见过这样恳切又落寞的眼神。我仔细看了看照片,摇摇头:“大哥,没见过。他当年在哪个厂?”“东风机械厂,就是路口那家早倒闭的厂子。”这个名字让我想起隔壁张阿姨常提的往事,她儿子当年也在那上班。 男子把烟揣进兜,没要找零,盯着照片喃喃自语:“他说去南方挣大钱,头两年还寄钱,后来电话就打不通了……”他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翻到夹火车票的一页:“这十年跑了七个省,听说有像他的人就赶过去,每次都失望。”笔记本上记满地名日期,最早的车票是2013年的,边角泛黄。 我给他倒了杯热水,让他坐门口小马扎上。他说自己叫王建国,河南周口农民,老伴三年前想儿子哭坏了眼睛,家里地托付给亲戚,自己出来专职找儿子。“只要我还走得动就不放弃,”他红着眼圈,“他小时候发烧,我背他走几十里山路求医,现在他迷路了,我得把他找回来。” 正说着,隔壁张阿姨来买酱油,看到照片突然停下:“这不是小磊吗?当年跟我家强子住一个宿舍!”王建国腾地站起来,声音发抖:“大姐,您认识他?知道他在哪吗?”张阿姨接过照片叹气:“这孩子挺懂事,厂子倒闭后去广州打工,听说被骗去传销,跑出来后给强子打电话,说没脸见父母。” 王建国紧紧抓着张阿姨的胳膊:“那他现在……”张阿姨喊来儿子张强,张强看到照片愣了一下:“王叔?您来找小磊?”原来两年前他在深圳地铁站遇到王磊,当时王磊在发传单,看到他转身就跑,追了两条街才追上。“他说欠了钱没脸联系家里,后来攒了钱想回,又听说阿姨病了更不敢回。”张强翻出手机合影,“这是他当年给的地址,不知道换没换。” 王建国捧着手机照片,眼泪掉在裤腿上却咧着嘴笑:“是他!你看这眉眼!”他小心抄下地址,又让张强发照片给自己,反复确认后非要把身上的钱都塞给我们,被我和张阿姨拦住了。“赶紧买票去深圳,见到儿子比啥都强。”我给他装了两袋面包和水,“路上吃,别饿着。” 王建国千恩万谢地走了,背影不再佝偻,脚步轻快了许多。张阿姨叹气:“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十年罪遭得值了。”张强说:“小磊就是太好强,总怕家里失望,其实哪个父母会真怪孩子呢?”这话让我想起自己刚毕业找不到工作躲出租屋,后来才知道爸妈每天在村口等我消息。 下午三点多,王建国打来电话哽咽:“妹子,我买到去深圳的票了!你们是我家大恩人!”我叮嘱他路上注意安全。挂了电话,张阿姨送来刚蒸的馒头:“给你留几个热乎的。”看着她蹒跚的背影,我突然觉得小店不只是卖东西的地方,更像温暖的驿站,见证着普通人的悲欢。 傍晚收店时,我收起王建国落的笔记本,准备找到儿子后寄给他。翻开本子,最后一页写着:“只要心不丢,人就丢不了;只要路还在,就一定能到家。”字迹被泪水晕开,却透着执拗的力量。 三天后早上,王建国发来照片:他和中年男人在深圳火车站相拥。配文只有一句:“找到了,我把儿子带回家了。”我把照片给张阿姨看,她抹着眼泪笑了:“回来就好。”那天阳光格外暖,照在店门口绿萝上,露珠闪着光。 这事过去很久,我总想起王建国。他让我明白,最坚韧的不是钢铁,是父母的牵挂;最温暖的不是阳光,是陌生人的善意。就像他笔记本上写的,生活难免迷路,但心里装着牵挂,手里握着希望,脚下就有方向。 现在小店门口总放两个小马扎,桌上多了“免费供水”的牌子。遇到问路的旅人或歇脚的老人,我都会倒杯热水听他们讲路上的故事。因为每个平凡人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坚持;每句简单问候里,都可能藏着改变命运的温暖。就像王建国的故事,让我们在奔波里始终相信:爱能跨越山海,善意终有回响。
0 阅读:1303

评论列表

渔樵耕读

渔樵耕读

2
2025-07-15 08:17

题材还行,但编得不合理,个别情节太急于求成了!

容止

容止

2
2025-07-15 07:53

[赞][赞][赞]

孟嘉佑阿

孟嘉佑阿

孟嘉佑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