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恩施分区司令员王定烈乘车去剿匪,途中得知参谋在出发前打了电话,感觉不对劲,下令原路返回。第二天,侦察科长说:"昨天幸亏回来了,一股土匪在半路埋伏,要伏击你。" 王定烈是土生土长的恩施人,对这片土地可谓了如指掌。解放战争期间,他率部解放恩施,成了远近闻名的"山地战能手"。然而就在胜利的喜悦还未散去,恩施又陷入匪患的泥潭。 大大小小的匪帮有四十多股,仅一个多月,就有三百多户百姓被洗劫一空,十几座粮仓被洗劫一空。 王定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立下军令状:"匪患不除,我绝不离开恩施!"说干就干,他马上向军区请求增援,精心部署剿匪计划。 为了震慑土匪,壮大声势,他还特意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进城阅兵。一时间,王定烈的名号如雷贯耳,民心大振,匪徒胆寒。 然而,山高皇帝远,恩施地势复杂,土匪狡猾多端。一天,王定烈率部出发剿匪,坐在吉普车上,思绪万千。 忽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问身边的参谋:"你们……是不是在出发前打过电话?" 参谋一愣,老实交代:"是的,我们昨天通知了县里一声。"王定烈当机立断,当即下令掉头:"那就不去了,回恩施!"一车人面面相觑,却也不敢违抗军令。 第二天,侦察科长带着惊魂未定的表情找到王定烈:"司令员,昨天多亏您机智。我们刚刚得到情报,昨天有几百号土匪,在咱们必经之路上埋伏,就等着端了您呢!" 原来,当时恩施的电话线路都是明线,稍不留神就会被土匪窃听。王定烈常年带兵打仗,成了一名谨慎的"多疑者",才免于一场致命的伏击。 这次虎口脱险,让王定烈更加重视军事谋略。他一改常态,在明线上故意"泄露"错误的军情,把土匪引入早已设好的伏击圈。 他还注重心理战,要求部下宽严并济,让不少逼上梁山的匪徒主动投诚。 在王定烈的带领下,恩施军民团结一心,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久违的和平。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王定烈和他的战士们早已是泪流满面。数不清多少将士血洒疆场,才换来今天的胜利果实。 后来,王定烈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将领,但他对恩施的情怀始终未变。直到96岁高龄离世,他的心中永远装着家乡父老乡亲。 而他当年在明线上转败为胜的故事,也成为军中津津乐道的佳话。
1950年,恩施分区司令员王定烈乘车去剿匪,途中得知参谋在出发前打了电话,感觉不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7-14 15:32:3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