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飞机,为什么要放外国人的视频?”近日,一男子乘坐飞往新疆乌鲁木齐的航班,结果飞机上的显示屏一直播放外国人,于是男子下飞机时怒斥乘务长这样是不对的,中国人的飞机,就应该放中国的大好河山、美食美景!网友:干的漂亮! “一整趟航班,屏幕里从头到尾一点我们国家的文化内容都没有播放,这是中国的飞机还是外国航班?”面对乘客的质问,飞机的工作人员一时语塞,尽管他们解释节目单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要按固定的顺序播放,但五个小时全部都是国外的视频,是否有些说不过去? 7月10日,一位乘坐国内航班的旅客经历了难忘的五小时飞行。当机舱中的屏幕亮起,他原本期待看到熟悉的祖国风光,却发现屏幕里播放的始终是外国面孔、异国故事——从起飞到降落,整整五个小时,机舱娱乐系统没有出现任何中国元素的内容。 下机时,他径直走向乘务长:“请问外国人坐飞机会全程看我们国家的节目吗?”他话语直指核心:“我们有那么多值得骄傲的东西——新疆的雪山草原,西安的兵马俑,成都的火锅,上海的外滩,哪个不能做出精彩的视频?” 这一幕被同机旅客记录下来,迅速引爆网络,网友力挺:“干得漂亮!早该有人站出来说了!” 航班内容选择不仅是文化问题,更关乎服务本质,当客舱90%以上是中国旅客,持续播放与中国无关的内容无异于自我隔绝。就像那位质疑旅客所言:“我们花大价钱买来的飞机,服务不该更贴近自己人吗?” 要知道,飞机客舱的屏幕,看似只是打发时间的工具,实则承载着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每架航班都是移动的“国家形象展厅”,而机上娱乐系统就是这个展厅的橱窗。当我们习惯性认为“国际化的就是优质的”,便不自觉地将本土内容降级处理。 实际上,中国民航并非没有能力打造本土化内容。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国航就完成过空中直播壮举。他们专门停场改装飞机,加装卫星接收设备,最终让乘客在万米高空实时见证了阅兵盛况。 其实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文化表达权之争。当一位普通旅客敢于质问“为什么不能看自家精彩”,恰说明公众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真正的自信不是排斥外来文化,而是懂得珍视自身价值。 五小时的航程,可以只是打发时间的空白,也可以成为展示中国之美的流动长廊。当乘客在云端遇见黄河奔涌、故宫红墙、江南烟雨时,那不仅是一次视觉享受,更是一场无声的文化认同——这架翱翔于天际的钢铁之翼,载着的不仅是归家的游子,更是一个民族面向世界的从容微笑。 信息来源: 观象视频丨《飞机机舱显示屏播放5小时外国人视频,男子当场质疑:可以放中国大好河山和美食!》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2012年,一架飞往乌鲁木齐的客机升至5000米高空时,一位空姐突然推着餐车猛撞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