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当即给毛主席写了

雾烬 2025-07-15 13:06:05

1955年,章士钊在北京菜市场闲逛,看到一卖卷烟的妇女大吃一惊,当即给毛主席写了封信,毛主席看后沉思片刻,说道:“有志气,给她安排份工作吧!” “新社会了,劳动吃饭,不丢人。”章士钊听到韫颖的话,不由得心头一震。这位曾经的“三格格”,如今正站在北京菜市场的寒风中,耐心地整理着卷烟摊。谁能想到,这位衣着朴素的妇女,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妹妹爱新觉罗·韫颖? 彼时,刚刚迎来新中国的第六个年头,街道上的人们忙碌而充满希望,旧时代的影子正在褪去。而韫颖的命运,也在这股浪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曾是紫禁城里最受宠的格格,锦衣玉食,十指不沾阳春水。 然而,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后,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从天津到东北,再到流落街头,她最终选择在北京靠卖卷烟维持生计。章士钊偶然在菜市场遇见她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蹲下身,低声问道:“你是韫颖?”她抬起头,神色平静:“先生,现在哪还有什么格格?我就是个卖烟的。” 章士钊沉默片刻,又问:“日子过得去吗?”她笑了笑坦然的说出了文章开头那句话。回家后,章士钊辗转难眠,最终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详细描述了韫颖的境况,并附上她的自述:“我虽是旧时代的人,但愿意靠双手养活自己。”毛主席读罢,沉思片刻。 不久后,韫颖被安排到北京市东城区政协任职,生活终于有了着落。然而,她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1960年,周总理接见她时,特意提到:“关于你的工作安排,是毛主席交给我,我交给下面办的。” 韫颖眼眶微红,只回了一句:“感谢党和人民的照顾。”她并未因身份的转变而骄傲,反而更加勤恳,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甚至为清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有人问她为何不早些向政府求助,她坦然道:“国家刚起步,我能做的,就是不给社会添负担。” 韫颖的一生,从紫禁城的金枝玉叶,到街头卖烟的普通妇女,再到新社会的建设者,堪称传奇。她的选择,不仅是个人的觉醒,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1992年,79岁的她安详离世,留下的不仅是历史的一页,更是一种精神。尊严不在于出身,而在于如何面对生活。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韫颖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雾烬

雾烬

雾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