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已经94岁的蒋妙月,向中央提出,说想去台湾,去见见蒋介石,毛主席指示:“好好安排一下,礼送入台吧!"
1965年,一架飞机降落在台湾桃园机场,舱门打开,一位96岁的老太太,颤巍巍地伸出三根手指,对着跑道上一位早已等候多时的白发长者说:“阿石,你欠我三十块大洋。”
在话音刚落,那位拄着拐杖的长者——蒋介石,竟当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这究竟是怎样一笔“债”,能让一位老人不远千里来讨,又让另一位权倾一方的人物在大庭广众之下行此大礼?
这份“债”,要从半个多世纪前算起,蒋妙月并非蒋介石的亲属,论辈分,蒋介石管她叫“舅母”,但这声称呼背后,是过命的交情。
而在1913年,袁世凯的兵丁深夜闯入孙家宅院抓人,正是蒋妙月急中生智,把年轻的蒋介石塞进了阁楼夹层,才保下他一条命。
为了让他能安心躲藏,她甚至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二十亩田产,而更早的1908年,蒋介石要去日本留学,也是这位舅母卖了田,把换来的银元塞进他的行囊,那时正值寒冬,她手背上的冻疮还裂着口子。
这份恩情,蒋介石记了一辈子,时间快进到1963年,海峡这边,94岁的蒋妙月在奉化萧王庙镇的老宅里,生活已相当清贫。
并且蒋妙月时常裹着薄衫,就着咸菜喝稀粥,望着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发呆,照片里那个她曾拼死护住的年轻人,已经是海峡对岸的“总统”,对她来说,那不过是她看着长大的“阿石”。
直到有一天,蒋介石的旧部汪日章回乡探亲,看到老人的光景,小心翼翼地问:“阿娘,您想不想去见见阿石?”
这让蒋妙月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暗了下去,叹了口气:“我这把老骨头,配得上让两岸为我开条路么?”
谁也没想到,这句近乎绝望的低语,竟真的一路传进了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听闻有位奉化的老太太点名要见他,没等通报完就亲自迎了出来。
在会客室,周总理给老人倒上热茶,耐心听她絮叨奉化的桂花树、溪口的霉干菜,还有蒋介石小时候的种种顽皮事,临走时,老人攥住周恩来的袖子,眼里含着泪:“我就想看看他头发白了没……”
当晚,周恩来将此事汇报给毛主席,当毛主席听完,沉默了许久,最后把烟头摁进搪瓷缸,说了一句:“老人家想外甥,天经地义嘛。”随即又补充,“好好安排,礼送入台。”
这份善意很快通过密电送达台北士林官邸,蒋介石看到“蒋妙月”三个字,眼前立刻浮现出1908年那个冬天,舅母将银元塞进行囊时,那双开裂的手,他当即叫来蒋经国,声音都有些发颤:“你阿婆还活着……”
并且两岸为此事秘密筹备了整整两年,在1965年,一切就绪,96岁的蒋妙月在女婿的搀扶下,登上了飞往台湾的专机。
这是两岸隔绝后,第一架事实上的“探亲航班”,老人紧紧攥着一个布包,里面是她从奉化老家带来的一抔黄土。
当飞机降落时,蒋介石已在停机坪上拄着拐杖站了半个多小时,宋美龄在一旁不时为他整理衣领。
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蒋妙月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讨债”,而蒋介石则用最传统的方式,还上了这份迟到太久的“人情债”。
而蒋妙月被安顿在士林官邸,蒋介石无论多忙,每天都抽出时间陪她,他会亲手为她盛一碗她最爱吃的宁波汤圆,听她絮叨溪口的旧事。
并且老人随口问起“祠堂门口的桂花树”,蒋介石竟命人连夜从香港空运了一棵奉化品种的桂花树栽在院里,有记者拍下他弯腰为舅母系鞋带的照片,以《滴水之恩》为题刊发,在台湾引起不小的震动。
并且大陆方面也特意刊登了蒋妙月抵台的消息,还重点提了周总理的嘱托——“给老人家带两斤奉化水蜜桃”。
直到1967年,98岁的蒋妙月在睡梦中安详离世,床头还放着那包早已干裂的故乡土,葬礼上,蒋介石坚持以传统礼仪为这位恩人披麻戴孝。
这一段跨越海峡的重逢,最终成了一段佳话,它固然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情足以穿透最坚硬的政治壁垒,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盘精妙的棋局?
当个人的恩情被放大到历史的聚光灯下,它既可以是一段感人的故事,也可以成为一种无声的政治语言,其间的意味,远比故事本身更为复杂。
【信源】《奉化文史资料·蒋介石家族旧事》《毛泽东与浙江人物》《两岸关系史话(1949-1979)
yang
一定要解放台湾!
h10007 回复 07-16 13:12
卖国贼!
用户13xxx57 回复 07-16 13:27
若有战召必回
强盛
蒋介石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脚踏东京湾的食铁兽 回复 07-16 10:40
只能说毛主席才是真正的有情有义的领袖
闻雷听雨 回复 07-16 13:36
炸开花园口,对百万黄泛区的黎民百姓是多大的恩情?
用户10xxx65
一张图,全靠编。能叫他阿石太逗了
用户13xxx57 回复 07-16 13:30
事儿是真事,可是称呼不是这个称呼啊!根名当地称呼的风俗不搭
用户10xxx06 回复 07-16 13:41
为何不收阿正
园田君子
现在不解放两岸血脉真要断了
账号已注销 回复 07-16 12:08
不能让台独分子阻断了两岸的血脉
评论区的高级工程师 回复 07-16 13:12
感觉也最多也就20年的时间了,49年去台湾的二代都走了,3代及之后的都会忘了根是中国的根
哦耶
等等,合着这位舅妈都不知道蒋介石早就没有头发了嘛
用户12xxx11 回复 07-16 12:50
当时蒋介石是总统,谁敢叫蒋光头?蒋光头只是后期败退到台湾以后才叫的
哦耶 回复 用户12xxx11 07-16 23:43
原文,这老太太想去台湾看一下他头发白了没有
三防牛老大
祖国和平统一,两岸一家,就没有骨肉分离。
狙击手
证明蒋介石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濠阳真逸 回复 07-16 12:59
阿石是一个喜欢读曾文正公家书的,他骨子里是个传统中国男人!
用户15xxx57
中国人的传统——血浓于水的亲情
用户17xxx44
自古两岸一家亲 打断骨头连着筋
逆我者 天下共诛之
蒋还是有过人之处的
知音
蒋特务一窝,却不去关照恩人,蒋无情无义。
mike
蒋至少还算一名民族主义者
龙歌
不可能叫阿石的,叫阿请可能性大一点
月全826
白发飘飘,说谁呢,读一读历史,看看图片也不至于写出这样的文章,小编你长长心吧
用户10xxx84
瞎编
东风 回复 07-16 12:15
你肯定没啥文化,没啥学历,我和你打赌十万元人民币,作公证,签订赠与合同,你敢吗?
用户11xxx74
还是要尽快解放台湾。。。。
用户10xxx22
蒋介石还是有情有义的人阿,毛主席,周总理都是情义重于山的伟大领袖
677092azl
看看光头对教员的家人高低一下就出来了
用户93xxx87
小编梦醒了吗?
欧登科258
单凭“阿石”两字就知道是乱七编了。
厌恶说假话 回复 07-16 13:23
这点,你的是对的。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如果长辈叫他,也是“介石”或“阿正”,没有叫“阿石”之法。
用户10xxx91
人情大于天[玫瑰]
喆喆
老蒋如果能从国家民族的利益考虑统一这个事就好了,可惜啊
花丛里的少侠
还是红太阳高瞻远瞩,胸襟广阔啊,他老人家还给蒋中正修了他老母的坟茔
濠阳真逸
我还是觉得阿石不太可能有白头发!
用户71xxx13
准备两年?瞎扯蛋
用户10xxx64
蒋介石的乳名不叫“阿石”。
Jeep
老蒋的舅母也姓蒋
开口喷翔者请自重 回复 Jeep 07-16 16:58
八竿子沾不上边,那来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什么逻辑?例如你姓什么?与你同姓的女性就不能当你舅母么。
Jeep 回复 07-16 16:50
行,肥水不流外人田
银砖
这篇文章写的不符合实际吧?蒋介石是保定军校的高材生,他去日本留学完全是公费。不是自费的。
老李
到台湾去,可能是真的,叫“阿石”肯定是编的,叫瑞元还像那么回事。
一戒书生
为啥败走台湾的时候没一起走
forcewoo99
蒋介石怎么可能有人叫他阿石?
老子论道上帝小儿
传统美德
木炎
石不错
用户10xxx66
至少老蒋不独
天涯浪子
功名利禄,过往云烟。岁月无情,一眼万年!
用户10xxx39
到底是舅媽還是姑媽?
老M
阿石统治中国也有20年吧,这样的恩人不报答,临死才被动地来抱佛脚,哪里谈得上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