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王朝,最后是被朱温所灭。然而,朱温,原本只是黄巢起义军的一员将领,他能逐渐崛

断代史鉴 2025-07-15 15:35:00

大唐王朝,最后是被朱温所灭。然而,朱温,原本只是黄巢起义军的一员将领,他能逐渐崛起,以至于最终代唐而立,与大唐王朝的长期扶植是分不开的。那么,大唐王朝,为何要长期扶持朱温呢? 你想想看,那会儿大唐是什么光景?黄巢的起义军把长安都占了,皇帝吓得跑去了四川。整个朝廷,就像个被抽了脊梁骨的病人,瘫在那里喘气。手里没兵,国库没钱,看谁都像救命稻草,又都像洪水猛兽。就在这节骨眼上,朱温,这个在黄巢手下打仗的猛将,突然派人来递话:我愿降! 朝廷里那帮人,恐怕连朱温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可那又怎样?一个手握重兵、能打的黄巢旧部主动归顺,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哪还顾得上细想这馅饼是不是裹着砒霜?赶紧招安!赏!大赏特赏!宣武军节度使的位子立刻给了朱温,还赐名“全忠”——朱全忠!多讽刺的名字。这哪里是招安?简直就是超规格的“双重见面礼”,生怕他反悔跑了。朝廷虚弱到只剩一个空架子,朱温的投诚,是他们能抓住的、为数不多的“强心针”。 朱温呢?太知道怎么取信于朝廷了。他掉转头打黄巢旧部,下手比谁都狠。昔日并肩作战的兄弟,成了他向上爬的阶梯。他的人头,源源不断送往朝廷,成了最有效的“忠诚证明书”。朝廷一看,乐坏了:瞧瞧!这朱全忠,真“忠”啊!好用!太好用了!让他去平叛,让他去打那些不听话的藩镇。朱温的军队越打越强,地盘越占越大,朝廷的嘉奖令也雪片似的飞过去。这哪里是扶持忠臣?分明是拿自己的血肉喂养一头饥肠辘辘的狼。 更有意思的是,朝廷自己把自己逼到了墙角。西北还有个更凶悍的沙陀人李克用,像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朝廷那点小心思,想玩“以藩制藩”的老把戏。看朱温能打,就拼命把他往前推:去!挡住李克用!朱温巴不得呢。朝廷把他当枪使,他正好借朝廷的名义,名正言顺地扩充实力,和李克用死磕。朝廷自以为高明的“平衡术”,成了朱温合法扩张的保护伞。两边藩镇巨人打得昏天黑地,朝廷缩在中间,还做着渔翁得利的美梦,浑然不觉自己才是砧板上最肥的那块肉。 朝廷里的戏码更是荒唐透顶。皇帝像个提线木偶,宦官和大臣们斗得你死我活,都想着拉外援。手握重兵的朱温,成了各方势力争相讨好的“香饽饽”。今天宰相许他高官厚禄,明天大宦官偷偷塞给他好处。朱温笑眯眯地照单全收,心里明镜似的:这帮人内斗得越狠,他的机会就越大。朝廷中枢的腐败和内耗,亲手给朱温铺平了通往龙椅的最后一段路。甚至到了最后关头,朝廷还嫌朱温权势不够大,怕他镇不住场子,硬生生给他封了梁王,赐了“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名号,还赏了免死铁券!这是怕他篡位篡得不够理直气壮吗?给一头磨尖了爪牙的猛虎,再套上一件华丽合法的外衣,简直是自掘坟墓行为艺术。 大唐对朱温的扶植,从头到尾透着绝望下的饮鸩止渴。朝廷虚弱不堪,把他当成救命稻草;藩镇割据的烂摊子,又指望他这把刀去砍人;中枢内斗不休,争相向他献媚。每一次加官进爵,每一次纵容默许,都是在给这个野心家添砖加瓦,最终垒起埋葬自己的高台。朱温能篡唐,不是他一人之奸雄,更是晚唐这具朽烂躯体上,权力、腐败、短视共同催生出的毒瘤。大唐,几乎是耗尽最后一丝气力,亲手把绞索套在了自己脖子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断代史鉴

断代史鉴

分朝代深挖中国史,从先秦到民国,每期一个断代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