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广东省梅县判处了叶剑英元帅的好友、原国民党起义少将、抗日将领叶干武死

幽默风趣乐开怀 2025-07-16 16:47:51

1950年,广东省梅县判处了叶剑英元帅的好友、原国民党起义少将、抗日将领叶干武死刑,随即叶干武被执行死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秋天的一个清晨,广东省梅县的刑场上传来一声枪响,叶干武倒在地上,尘土散开,围观的人低头走开,没有人多说一句话。 他是国民党起义少将,曾经抗日沙场,也曾在解放兰州时带着部下投诚,但在镇反运动里被判定为“反革命”,被迅速处决。 叶干武出生在广东梅县,家境普通,早年在东山中学读书,毕业后留校教书,日子清苦,他嫌当老师挣得少,就去了汕头做生意,那时他遇到了同乡的叶剑英。 两人同是梅县人,都念过东山中学,年龄相差四岁,彼此很快熟络起来,叶剑英在粤军任职,是当时的参谋长,正负责协助筹办黄埔军校。 得知叶干武想改变境遇,就主动引荐他进了黄埔一期,叶干武在黄埔军校接受了正规军事教育,毕业后在粤军里当排长,后来升任营长。 革命局势急转直下,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叶剑英选择了共产党,叶干武则留在了国民党阵营,随着战事展开,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1930年叶干武率部围剿红军时在龙冈战斗中被俘。 他的职务并不高,再加上主动交代了和叶剑英的关系,红军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后释放了他,回到梅县后,叶干武没有再继续当兵,而是回乡在畲江中学当校长,教书养家,生活暂时平静下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铁蹄南侵,国难当头,叶干武觉得自己是黄埔出身,不能置身事外,他重新走上军界之路,被任命为上校监察官兼军事教官,后来升任少将,负责军法和纪律。 虽然没在前线直接指挥作战,但他参与训练了许多抗日部队,台儿庄大捷后,他因功获奖,拿到过蒋介石颁发的金笔,战后,他申请退役,回乡种地,不想继续卷入内战。 但随着国共内战爆发,他的一期同学李铁军出任甘肃河西警备司令,邀请他赴任,叶干武又一次回到了军界,担任少将高参兼监察官。 1949年,解放军进逼兰州,叶干武清楚大势已去,也不愿再打,他带着部下主动起义,把枪支和证件都上交。 他还交出了那支在台儿庄后获赠的金笔,解放军曾想安排他做教官或其他职务,但他坚持要回老家种田,部队尊重了他的决定,给他路费,让他返乡。 回到梅县后,叶干武脱去军装,挑起粪桶,和乡里人一起种田,夜里常睡不安稳,后院那棵柚子树下埋着的军功章像块石头压着胸口,虽然辛苦,他心里觉得算是干净了,想平平静静过日子。 1950年全国范围内展开镇反运动,梅县也组织了工作队,有人翻出叶干武的黄埔一期身份和国民党军官委任状,说他是“伪军官”,没人去查他在兰州起义的记录,更没人给他解释的机会。 他从田里被人抓走,关押后很快就上了审判台,审判过程极短,罪名很简单,就是反革命罪,立即执行死刑,乡里的人看着他被带走,不敢吭声,听说那天有人在背后抹泪,也有人摇头说没想到会走到这一步。 30年以后,1980年,梅县法院根据全国统一复查起义人员政策,重新审理了叶干武的案子,查明他在兰州的起义符合政策,是主动投诚,应该按起义人员对待。 判决被撤销,发出平反通知书,承认当年的判决是错案,那张红印通知书寄到叶干武家属手里时,他的侄子在晒谷场上蹲着看完,抽了半截烟,烟灰把“恢复起义人员名誉”几个字烧了个洞。 村里人围着看,都没说太响的话,有人回家后跟家人嘟囔,这换得回命吗,叶干武早就没了,平反来的太晚。 老家的榕树下埋的东西还是埋在那,村里的人照样要耕田,要嫁女,要看娃子成不成器,说起那口井,总有人轻声说有些账,算不清,也说不清。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叶干武

0 阅读:39

猜你喜欢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

幽默风趣乐开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