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跪了,丹麦跪了,特朗普终于“拿下”格陵兰岛。近日,丹麦议会以94票赞成,11票反对通过了所谓的丹美“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军在格陵兰岛“自由部署、自由进出、独立运行”。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岛屿,面积216.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万,88%为因纽特人,80%的土地被冰雪覆盖。 自1721年丹麦-挪威重新殖民以来,格陵兰一直是丹麦的自治领地,1979年获得高度自治权,但外交和国防事务仍由丹麦掌控。 岛上蕴藏150万吨稀土、175亿桶石油和4.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北极航道因气候变暖日益畅通,格陵兰的战略价值随之提升。 美国在岛上的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前身为图勒空军基地,是冷战时期建立的导弹预警和卫星监测设施,至今仍是美国北极防御的支点。 2025年3月,丹麦议会以94票赞成、11票反对通过“丹美防务合作协议”,允许美军在格陵兰岛自由部署部队、装备进出和独立指挥。 这份协议以“应对俄罗斯威胁”为名,称俄罗斯近年在北极增加潜艇巡航和武器测试,威胁航道安全。协议的核心是皮图菲克太空基地的全面开放,美军可在此无限制活动,无需丹麦事先批准。 格陵兰岛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监控北极和北大西洋的理想地点,而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层融化,进一步凸显了其作为北极航道枢纽的重要性。据北极理事会数据,过去十年,北极航道通航量增长了37%,格陵兰的贸易价值随之水涨船高。 协议的通过过程并不平静。丹麦议会内部,反对派强烈抗议,认为这变相削弱了丹麦对格陵兰的主权。 格陵兰自治政府和居民反应更为激烈,努克街头爆发抗议活动,当地人高举标牌,表达对美国扩张的不满。自治政府总理埃格德公开声明,格陵兰的未来应由当地人民决定,而非外部势力。 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则试图通过增加对格陵兰的国防投入来安抚民意,同时私下与特朗普团队沟通,表示除出售岛屿外,其他诉求均可商谈。这种妥协姿态引发了国内和格陵兰居民的不满,但也反映了丹麦在北约框架下面临的现实压力。 欧盟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法国外长巴罗表示,欧盟不会容忍任何国家侵犯成员国领土,但语气中透露出不愿与美国正面冲突的谨慎。 德国总理朔尔茨重申主权不可侵犯的原则,却未提出具体对策。欧盟整体上默认了协议的实施,显示出在大国博弈中倾向于避免直接对抗的立场。 英国虽未明确表态,但也未公开反对,显示出与美国在北约框架下的微妙默契。北约内部的复杂动态,让丹麦在处理格陵兰问题时显得孤立无援。 特朗普的策略则更显强硬。他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的新闻发布会上,站在北美地图前,公开宣称格陵兰对美国安全至关重要。 他的长子小特朗普访问努克,拍摄与当地居民的合影,试图营造亲民形象,但被媒体曝出涉嫌收买弱势群体参与宣传,引发争议。 特朗普甚至暗示,如果丹麦不配合,他不排除使用经济或军事手段。这种公开施压的做法,让丹麦和格陵兰的处境更加艰难,也让北约盟友间的裂痕进一步显现。 协议通过后,美军迅速行动。皮图菲克太空基地迎来C-17运输机频繁起降,运来雷达设备、防空导弹和后勤物资。 基地扩建工程启动,推土机和挖掘机在冰原上作业,打破了北极的寂静。美国企业也加快布局,与格陵兰当地公司签署稀土和石油开采协议,挖掘机和卡车在南部矿区忙碌。 格陵兰的经济虽以渔业为主,占出口90%以上,但稀土和油气开发的潜力吸引了美国资本的蜂拥而至。丹麦政府则宣布增加对格陵兰的财政补贴和国防预算,试图平衡岛内民意,但效果有限。 格陵兰自治政府的应对充满矛盾。总理埃格德继续推动独立议程,但经济依赖丹麦的现实让其话语权受限。 2025年3月11日,格陵兰议会选举中,中右翼民主党获胜,新总理尼尔森上台。他站在努克的议会大厅,承诺优先发展经济,同时对美军存在保持沉默。 这种务实态度显示出格陵兰在资源开发和国际压力下的妥协。丹麦则通过外交渠道继续与特朗普团队谈判,试图在主权和盟友关系间找到平衡点。 欧盟和英国的沉默为美国进一步巩固在格陵兰的影响力扫清了障碍。加拿大作为北美邻国,面对特朗普的扩张意图反应复杂。一些加拿大政客担忧主权受威胁,但碍于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联系,未公开反对。 特朗普的野心不止于格陵兰,他多次提及巴拿马运河和加拿大的战略价值,暗示可能进一步扩大美国在北美的控制力。墨西哥则保持低调,未对特朗普的言论做出明确回应。
欧盟跪了,丹麦跪了,特朗普终于“拿下”格陵兰岛。近日,丹麦议会以94票赞成,11
诸葛利剑
2025-07-18 14:14:23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