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被约谈!外卖江湖要变天? 约谈年年有,这次能撕开平台“赢家通吃”的旧剧本吗?打开手机点外卖时你想过吗,你付的每一分钱,多少真正流向了那碗热腾腾的面?多少被平台无形的“抽水机”吸走?又有多少能温暖深夜冒雨送餐的蓝黄骑手们? 温柔刀最致命。平台常把“赋能”挂嘴边,可对中小商家,算法和流量规则更像一把悬顶利剑。2023年北大报告冷冰冰地戳穿现实:某些平台佣金率竟高达26%!这意味商家卖100块,26块直接进了平台口袋。生存压力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几乎成了无奈的“潜规则”。 骑手困在系统里狂奔,更是时代的叹息。平台不断压缩送单时限,算法冷血地规划路线,安全?尊严?有时不得不为速度让路。那些“预计送达”的冰冷倒计时背后,是多少个在车流中搏命的身影?这难道不是平台对“主体责任”的集体失语? 消费者也别以为自己是“上帝”。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曾通过“抓包”发现,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商家,不同用户手机上的价格竟能相差数倍!所谓“千人千面”,有时不过是“千人千价”的遮羞布。当便利悄悄绑上算计,信任的基石正在松动。 这次约谈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平台经济狂飙突进后的一地鸡毛。它要求平台们撕开温情脉脉的面纱,直面自身商业逻辑中的尖锐矛盾。要求它们把“多方共赢”从墙上空洞的口号,真正揉碎、消化进每一次算法决策、每一条规则设定、每一份账单构成里。 构建健康的生态链,绝不仅是监管的一纸文书。它需要平台真正敬畏规则、尊重每一个链条上的参与者。当算法开始有温度,当流量分配闪现公平,当每一份外卖背后都是安心与尊严——那个“共赢”的愿景才真正触手可及。
平时大家同情可怜的外卖小哥,人性的弱点暴露出来了京东外卖改了规则,晚到20分
【96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