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邢嘉盛率领三营奇袭美军阵地得手后,竟异想天开要端掉美军师部,不

如梦菲记 2025-07-19 16:54:03

1950年11月,邢嘉盛率领三营奇袭美军阵地得手后,竟异想天开要端掉美军师部,不料天亮后行踪暴露,这个大胆举动彻底惹恼了美军,当即调遣一个团兵力将其团团围困,可接下来邢嘉盛使出的战术,却让美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11月,朝鲜长津湖地区大雪封山,北风呼啸,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370团第三营,悄无声息地向美军防线靠近,营长邢嘉盛带着四百多名战士,趴在没膝深雪中,一动不动地等待突袭时机。   雪地反光刺眼,寒气从棉衣破口钻进身体,指头冻得难以扣动扳机,美军在山坳下驻扎,阵地上灯火零星,有几簇篝火,几个哨兵在烤火,步兵营地不远处堆满了印有“USMC”字样的弹药箱。   三营原本的任务是渗透至敌后,袭击美军炮兵阵地,破坏其火力支援体系,午夜时分,邢嘉盛发出攻击信号,志愿军战士冲出雪窝,迅速突入美军阵地。   战斗持续不久,敌人完全没有准备,三营击毁十余门榴弹炮,缴获一批物资,美军阵地上遗留着半喝的咖啡杯、掉落的钢盔和支离破碎的装备。   数十名美军被俘,很多人甚至还没穿上外衣,冷风中,爆炸腾起的烟尘在山谷中久久不散。   战斗胜利,但突袭打破了潜伏计划,美军迅速反应,大批援军朝袭击区域集结,邢嘉盛判断此地已不宜停留,撤离回防路线很可能已经被封死。   地图上的退路大多已不安全,再往回走可能陷入重围,他决定避开敌人主力,继续深入敌后,寻找机会突围。   部队转入穿插状态,三营在雪原山林中转移,利用地形隐蔽行踪,天黑行动,天亮隐蔽,他们拆除缴获的美军伪装网,用作自身掩体;将罐头盒摆成假哨位,干扰美军判断。   小股部队袭击敌后补给线,炸毁运输车辆,打乱敌军部署,有一次,美军正准备换岗,三营战士趁机潜入营地边缘,将敌人的重机枪阵地炸毁后迅速转移,只留下大片焦土。   邢嘉盛随身带着一册牛皮封面的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多日来对美军换防时间和巡逻路线的观察,他曾在寒夜里趴伏五个小时,只为确认美军炮兵营值夜的时间。   他带领战士反穿棉衣露出白色里衬,融入雪地,在夜间通过敌人巡逻区,一次,他们靠近美军后勤营地几百米的距离无人察觉,随后炸毁弹药仓库后迅速撤离。   穿插过程中,三营多次遭遇美军围堵,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山林、河沟之间穿行,每次都能在包围圈合拢前脱身,山中零下三十多度,大多数人脚穿解放鞋,鞋底硬得像铁片。   很多战士脚趾冻伤,走路靠拄枪杆支撑,没有炊事条件,口粮只能是冷冻炒面和硬土豆,水源则靠雪水融化,伤员靠木板绑腿固定,轮流背负转移。   几天后,三营抵达一处制高点400.1高地,距离美军师部所在地五老里只有几公里,美军意识到这支部队威胁严重,立即调集重兵合围。   炮火封锁了山下道路,侦察机整天在空中盘旋,任何露头者都可能成为空袭目标,三营在高地上构筑简易防御阵地,白天死守阵地不动,夜间轮流侦察突围路径。   战至第五日,美军包围圈已成,邢嘉盛决定组织突围,他安排两个排携带美军俘虏遗留的军服、武器,从正面发起佯攻。   火光照亮山坡,喊杀声震动山谷,与此同时,他率主力部队从一条干涸的河床悄然撤离,河床狭窄且结冰,战士们脱下绑腿相互连接成绳索,相互扶持滑下冰坡。   突围中,前方警戒线出现美军哨兵,邢嘉盛让几名战士穿着俘虏军服走在最前,将真正的志愿军掩护其后。   美军哨兵看到熟悉军服,未及警觉,被突袭迅速解决,三营主力从缺口穿出,接连穿越两道防线,消失在林间深雪之中。   此后几日,三营在山林中辗转潜行,与接应部队会合,清点人数时,绝大多数战士虽带伤但仍保持战斗力。   临时包扎的绷带多是棉被撕成条布,有人脚冻伤严重,靠木板夹住腿部走路,有士兵衣服冻硬脱不下来,干脆剪掉裤脚。   邢嘉盛这次突袭虽未端掉美军师部,但对敌造成严重干扰与恐慌,美军战史中称其为“最难解释的敌后行动”,无法理解一支装备简陋、补给断绝的部队,如何在极寒条件下长时间作战并完成突围。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42军三营获得志愿军总部通报表扬,邢嘉盛被记一等功,战士们陆续调回补充主力。   他们带回的不是战利品,而是一次极限穿插行动的全部经验,也带回一个事实——中国军人面对强敌,不会选择后退。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长津湖战役专题展》2023年修订版

0 阅读:5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