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最终在监狱中去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冤枉

棉花糖小仙女 2025-07-21 11:02:17

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最终在监狱中去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冤枉死的。七年后,田汉的妻子才得知真相,没过一年,她也随他而去。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12月10日,北京秦城监狱里,70岁的田汉静静地合上了眼睛。直到1975年,他的妻子安娥才从组织那里得到消息:丈夫已经离世七年了。这位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生命的最后篇章写得如此悄无声息。 田汉原名田寿昌,189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县的一个贫农家庭。辛亥革命的炮声震醒了少年的爱国心,他将名字改为“田汉”,取“英雄怀汉”之意。1916年,18岁的田汉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易卜生的戏剧作品,从此萌生了“做中国易卜生”的志向。 1921年,23岁的田汉怀着满腔热血回到上海,口袋里只有200元钱。他用这笔微薄的资金创办了南国社,这个穷得连印刷费都凑不齐的剧团,却在短短五年内培养出洪深、欧阳予倩等30多位戏剧人才,演出了60余场话剧。曹禺后来评价南国社是“中国话剧发展史的缩影”。 南国社时期的田汉创作力惊人,《获虎之夜》以湖南农村为背景,讲述贫农与富家女的爱情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名优之死》通过京剧艺人的遭遇,批判旧社会的黑暗现实。这些作品奠定了中国现代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彻底改变了中国戏剧的面貌。 1930年代,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左翼戏剧运动的重要领导者。1934年,电影《风云儿女》需要一首主题歌,田汉在拘留所里匆忙写下了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聂耳为这首词谱曲后,《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全国,成为抗战期间最具号召力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前夕,政协会议讨论国歌人选时,有人提议修改“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不再危险。周恩来坚持保留原词,他说:“我们要居安思危,这首歌能提醒我们勿忘国耻。”1949年9月,《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田汉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 建国后的田汉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继续在文艺战线上发光发热。他改编的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戏剧界的一面旗帜”。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8月,文艺界开始受到冲击,田汉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 当年12月,田汉被关入秦城监狱,罪名包括“宣扬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利用戏剧反党”等。在狱中,他化名“李伍”,原本强健的身体迅速衰弱下去。据301医院的病历记录,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和心脏病,但治疗条件有限。 妻子安娥从丈夫被捕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和寻找。这位曾经与田汉并肩战斗、共同从事抗日宣传的革命伴侣,不断给有关部门写信询问丈夫的下落。得到的回复永远只有六个字:“正在接受审查”。 安娥不知道的是,1968年12月10日,田汉已经在秦城监狱里停止了呼吸。 七年的等待,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何等漫长。安娥每天都在盼望着丈夫回家的消息,她保持着家里的一切摆设,仿佛田汉随时会推门而入。 1975年,组织终于正式通知安娥:田汉已于1968年病逝。消息如晴天霹雳,安娥的精神世界瞬间坍塌,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1976年8月,安娥因心脏病离世,临终前她提出了最后的愿望:将骨灰与丈夫合葬。然而,由于田汉是以化名火化的,当时并没有家属认领,骨灰早已不知所踪,这成了安娥心中永远的遗憾。 1979年4月,春风吹拂着八宝山革命公墓,田汉的平反追悼会在这里隆重举行,但骨灰盒里放置的只是他生前戴过的帽子、用过的钢笔和一本《关汉卿》剧本。这三样遗物,承载着一位文艺巨匠的全部回忆。 信息来源: 新华社《田汉:国歌歌词背后的故事》 光明日报《田汉与安娥:革命年代的文艺伉俪》

0 阅读:2
棉花糖小仙女

棉花糖小仙女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