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新疆遭遇严重蝗灾,浙江派遣了10万只鸭子空运前去支援。这支“鸭兵”部队到达后,展开了全面捕食,连一只蝗虫都没放过。一个月后,这支鸭队的战果如何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夏天,新疆阿勒泰地区的牧民遭遇了一场罕见的蝗虫危机。成群的蝗虫覆盖了近150万亩草场,传统的化学农药不仅效果有限,还可能污染当地水源。 就在当地政府一筹莫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从江南传来:用鸭子吃蝗虫。这个看似简单的想法,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跨越3000公里的生态救援行动。 浙江绍兴的养殖户提供了第一批1万只鸭子进行试验,这些鸭子主要是樱桃谷鸭和当地麻鸭,它们有着惊人的捕食能力。一只成年鸭子每天能够吃掉约200只蝗虫,而且不挑食,连蝗虫卵也照吃不误。 试验结果令人惊讶,在投放一周后,试验区域内每平方米的蝗虫数量从280只下降到15只,效率远超预期。新疆方面立即决定追加9万只鸭子,形成了真正的“鸭子军团”。 这些江南鸭子初到新疆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新疆的干燥气候与它们习惯的湿润环境截然不同。当地牧民专门搭建了遮阳棚,确保鸭群有充足的饮水和休息场所。 更有趣的是,这些鸭子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组织性。它们会自然地排成队形在草场上推进,系统性地清理蝗虫。白天外出“工作”,傍晚准时回到棚舍,规律性堪比训练有素的队伍。 一个月的治蝗行动结束后,统计数据显示约有60亿只蝗虫被消灭。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鸭子不仅完成了任务,自身状态也非常好。由于以蝗虫为主食,它们的体重也增加了,羽毛光泽度也比在江南时更好。 治蝗结束后这批鸭子并没有返回浙江,而是留在了新疆。牧民们发现了一个意外的商机:以蝗虫为食的鸭子肉质格外鲜美,蛋黄颜色也更加鲜艳,在市场上的售价比普通鸭蛋高出一倍多。 这种现象很快被当地牧民敏锐地捕捉到,他们开始将养鸭作为一项新的产业来发展,形成了“春夏防虫、秋冬产蛋”的经营模式。既解决了草场虫害问题,又增加了额外收入来源。 如今,新疆多个地区仍然保留着鸭子防治蝗虫的做法,每年春夏季节,这些鸭子会被派往可能出现蝗虫的区域进行“巡逻”。秋冬季节则回到养殖场专心产蛋,为牧民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鸭子治蝗”已经成为生态防治领域的经典案例。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往往能产生最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发现,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的最大价值大家都没提到,这里我先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12评论】【14点赞】
大中消息
本来是支援了,结果把自己支出去了[哭笑不得]
该读书时别放猪
[doge][doge][doge]